水的比热容是4200J/(KG.℃),比热容的物理意义是:单位质量物体改变单位温度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每升高1度的温度,物质的比热容越大,该物质则需要更多热能加热。
比热容是指在不发生相变或化学变化的情况下,使某一均匀物质的温度升高1K所需要的热量。如果有1mol的东西,那么需要的热量就是摩尔热容。恒压下的摩尔热容称为恒压摩尔热容。
物质比热容越大,同样质量和温升所需的热能就越多。以水和油为例,水和油的比热容分别为4200J/(kg·K)和2000J/(kg·K),即相同质量加热水的热能大约是油的两倍。如果同样质量的水和油用同样的热能加热,油的温升将大于水的温升。
水的比热容
水的比热容是4.2×10^3焦/(千克× ℃),当实验要求精度不高时,可近似认为常压下水的定压比热为4.2kJ/KG.℃。
下面给出在不同压力,不同温度下的液态水的定压比热容Cp的数据 (单位:KJ/(KG.℃))
水的比热容的意义
1、对气温的影响
水的比热容较大,对于气候的变化有显著的影响。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较小,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影响很大,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升温慢,夜晚沿海温度降低少,为此一天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温度变化大,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当环境温度变化较快的时候,水的温度变化相对较慢。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有助于调节生物体自身的温度,以免温度变化太快对生物体造成严重损害。海陆风的形成原因与之类似。
2、缓解热岛效应
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交通拥塞,大气污染严重,且城市中的建筑大多为石头和混凝土建成,在温度的空间分布上, 城市犹如一个温暖的岛屿,从而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由于水的比热容大,建成绿化带等含水量较大的绿化可以缓解严重的“热岛效应”。
3、农业生产
水稻是喜温作物,在每年三四月份育苗的时候,为了防止霜冻,农民普遍采用“浅水勤灌”的方法,即傍晚在秧田里灌一些水过夜,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再把秧田中的水放掉。根据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在夜晚降温时,使秧苗的温度变化不大,对秧苗起了保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