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供给侧改革怎么搞

2025-04-13 18:57:1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有一种观点认为,国际农产品价格低,国内生产成本高,为此就应该促进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联动,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来加强保障粮食供给。另一种观点认为,从国内看,土地资源稀缺,化肥农药的使用已经导致土地资源开发强度过度,未来农产品生产成本的降低,只能靠大力扩大经营规模,降低单位土地上劳动力的投入成本。

可以说,无论增加进口,还是扩大规模降低成本,逻辑上都是对的,针对性也都很强,但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必须考虑很现实的问题:农民怎么办?这么多农民干什么?他们将来的生计怎么解决?当前谈农业供给侧改革,必须立足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自身利益两个基础之上,必须结合农民的问题一起考虑。

当前,应加强农业供给的薄弱环节,增加市场紧缺农产品的生产。进入新世纪以来这15年,粮食的生产结构出现明显的变化。增产的未必是需要的,减产的恰恰是需求得不到满足的,这是当前粮食供求当中的突出矛盾。为此,农业的供给侧改革,就是要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

在土地资源硬约束的前提下,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促进农业生产由以数量为主转向数量质量并重,更加注重效益,注重市场导向,更加满足消费者需求。在实践中,应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减少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开展社会化服务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当然,经营规模要适度,推进要循序,同时需注重让农民分享成果。

当前,中国农业总体的单产量已经很高,再提高单产非常困难。与此同时,国际农产品价格低于国内农产品价格未来看也将成为常态。增加产量、提高卖价目前看都不会是解决农业问题的有效途径。那么,问题的关键将是,土地只有这么多,总产只有这么多,价格只有这么高,也就是农业蛋糕只有这么大的情况下,到底多少人来分才合适。从这个角度来看,农业供给侧的改革,就是要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实际上,农业供给侧改革与我国当前整体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是相互关联的。农业的规模化、现代化必须在一批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而农民在农业外找到就业,又需要具有产业支撑的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农业供给侧的改革,是我国经济供给侧改革的组成部分,两者必须同步推进。在没有整体结构调整的支持下,农业现代化难以有效推进,科技投入的积极性必然不足,生产成本也很难降下来,竞争力也就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