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025-04-13 21:14:02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味精主要成分是粮食经发酵提纯的谷氨酸钠结晶,谷氨酸钠又叫麸氨酸钠。
经科学家证明,味精在1℃时加热半小时,只有.3%的谷氨酸钠生成焦谷氨酸钠,而焦谷氨酸钠是对人体无害的。在碱性环境中味精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一种叫谷氨酸二钠的物质。该物质会散发出腐肉气味,所以要适当地使用和存放。

回答2:

味精是调味料的一种,化学名称谷氨酸钠,又叫麸氨酸钠,是氨基酸的一种,也是蛋白质的最后分解产物。

回答3:

味精,麸胺酸钠,也称为MSG,是一种麸胺酸的钠盐,属於自然形成的最丰富的非必需胺基酸之一。欧盟则视其为一种食品添加剂。食品工业生产厂商视MSG为一种增味剂进行销售和使用,因为它可以平衡、融合和使其他味觉的整体感受变得丰富。在日本、 韩国和中国菜中普遍使用。鰹鱼(柴鱼片)、鸡肉、猪肉、牛肉等蛋白质或乾香菇、松茸等菇菌类经过熬煮,也可以获取相当成分。

1908年,池田菊苗教授采用水提取和结晶的方法,从海带中分离出麸胺酸,一种新型的调味品,并将其味道命名为「鲜味」(umami)。因他注意到柴鱼片和海带的鱼汤均具有一种特别的滋味,而当时他并未对这种味道进行过任何科学描述,而且这种味道与甜味、咸味、酸味和苦味截然不同。为了证实是因电离化麸胺酸盐而产生了这种鲜味,池田教授研究了许多关於麸胺酸盐的味觉特性,当中包括钙、钾、铵和镁的麸胺酸盐。除了其他矿物质所产生的某种金属味道外,所有的盐均会形成这种鲜味。在这些盐中,麸胺酸钠可溶性最好,味道最佳,兼且易於结晶。池田教授将这种产物命名为麸胺酸钠,并为生产MSG申请专利。1909年,铃木兄弟开始了商业化生产MSG,名称为味之素(AJI-NO-MOTO),意即日文的「风味之精华」,这也是世界上首次制成麸胺酸钠。1913年,池田教授的弟子小玉新太郎发现柴鱼片中含有另一种鲜味物质「核苷酸IMP」。1957年,国中明发现香菇中所含有的「核苷酸GMP」亦会产生鲜味的味道。

回答4:

味精是指以粮食为原料经发酵提纯的谷氨酸钠结晶。我国自1965年以来已全部采用糖质或淀粉原料生产谷氨酸,然后经等电点结晶沉淀、离子交换或锌盐法精制等方法提取谷氨酸,再经脱色、脱铁、蒸发、结晶等工序制成谷氨酸钠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