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度 杨树菇为中温性菌类。菌丝生长温度范围5~35℃,适温范围21~28℃,最适25~27℃。在30℃时生长快,但长势稍弱;20℃以下生长变慢。菌丝对低温和高温有较强适应能力,在-14℃下5天及-40℃下4天仍能保存活力。原基分化温度10~16℃,子实体发育温度13~25℃,为恒温出菇型,不需要温差刺激。但温差对子实体分化和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在夏、秋季高温季节温度突然下降时,可使产量明显增高。当昼夜温差在10℃以上时,从现蕾到采收只需2~3天;昼夜温差小于5℃时,从现蕾到采收需4~5天。已分化的原基耐低温能力差,将未成熟子实体置于4~6℃条件下,3天后死亡。目前,生产上所使用的经过选育的菌株,其子实体发生温度有差别,中温偏低型的菌株,其子实体发生适温为13~18℃;中温偏高型的菌株,其适温为16~28℃,以24℃最为适宜。
2.湿度 杨树菇属喜湿性菌类。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含水量在46%~80%之间均能正常生长,以64%~67%最为适宜。子实体生长需要较高环境湿度,以85%~90%最为适宜,过高的环境湿度对子实体发育不利。
3.光照 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照,强光会抑制菌丝生长,但在完全黑暗条件下不形成子实体。从而可利用这一特性避免边发菌边出菇。原基形成和子实体正常发育需要500~1000勒克斯的光线,但在25~300勒克斯的弱光照下仍能正常生长。杨树菇有明显的向光性,在栽培时可以像金针菇栽培那样,采用套纸筒遮光的办法获得菌柄长、菌盖小的优质产品。
4.空气 杨树菇为好氧菌,生长阶段需要充足氧气的供应,氧气不足易出现畸形菇。菌丝生长阶段,二氧化碳浓度应控制在0.15%~0.2%,原基分化时在0.05%~0.08%,子实体生长在0.03%~0.05%,超过上述浓度要及时通风换气。但在出菇期间,料面局部有稍高的二氧化碳,有利于菌柄伸长,这种现象和金针菇栽培时情况相同。
5.酸碱度 杨树菇喜在偏酸环境中生长。菌丝生长pH范围在4~6.5之间,但在弱碱性环境中也生长良好。在出菇阶段,培养料表面和内部pH变化不大,大约在5.77~5.87之间,说明菌丝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有机酸甚少,因而在出菇过程中一般不需调节酸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