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病症状 该病可侵染叶片,茎部和叶柄。发病初期叶片产生淡黄色小粉点,扩大后为白色圆形霉斑,一般见于叶片正面,在环境条件适宜时霉斑迅速扩大连成一片,使全叶布满白色粉状物,严重时叶片枯黄卷缩,但不脱落。后期霉斑变灰,其上长出许多小黑点。
(2)防治方法 ①合理密植,及时整枝打杈,增施磷钾肥,促使植株健壮生长。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50%硫悬浮剂300~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800~1000倍液、15%粉锈宁可湿粉1000~12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600~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粉600~800倍液。
白粉病主要为害月季、玫瑰、蔷薇、梅花、牡丹、芍药、菊花、大丽花、八仙花、栀子、木芙蓉、紫薇、丁香、秋海棠、倒挂金钟、瓜叶菊、凤仙花、非洲菊、百日草等。发病初期受害部位出现退绿斑点,以后逐渐变成白色粉斑,如覆盖一层白色粉状物。发病后期在白粉层上产生针尖大小的颗粒状物,其颜色逐渐变为深褐色。受害后植株矮小,嫩梢弯曲,叶片凹凸不平,花少而小或不能开放或花姿畸形,严重时叶片卷缩、干枯,甚至整株死亡。在阳光不足、通风不良、湿度较大的环境条件下发病严重。偏施氮肥、浇水过多,造成植株徒长时发病也较严重。
"role="figure白粉病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