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攻打北京的时候,不仅是袁世凯在袖手旁观。当时其它东南九省的督抚也都是袖手旁观。两广总督李鸿章声称自己感冒腹泻,走不动道,无法进京;湖广总督张之洞不仅不进京勤王,反而还秘密策划反清,打算自立;广东巡抚德寿更厉害,他是上三旗出身(满洲镶黄旗),北京沦陷,他增援是义不容辞,然而他也附和李鸿章,选择了袖手旁观。
1900年6月25日,天津危在旦夕,慈禧再次向袁世凯发出上谕,要求他速派精兵入京增援,不得迟疑。(“星夜赴津,毋稍延迟”)
然而,此时袁世凯翅膀硬了,他在得到东南其它九位督抚的支持后,给慈禧恢复了一封电报:“东省防务日紧,兵力难分。”
后来,袁世凯又以所属军队发生疫情,沿途有义和团囤积为由,再次回电拒绝增援。总之一句话:不是我不愿意派兵前往,实在是我分身乏术。
慈禧收到袁世凯的回电后,要气炸了。她以很严厉的语气回电:“务必于即日出兵,决不许延误,否则军法从事”。
面对三番五次下旨催促出兵,袁世凯如果再不有所动作,指不定人头不保。于是,袁世凯便派出了一只旧军前去增援,而他的新建陆军则继续按兵不动。
1900年7月14日,八国联军以付出伤亡900余人的代价,并发射毒气炮后,攻陷天津。
袁世凯应该很庆幸他没去。因为在天津攻防战期间,整个直隶的清军被打崩溃,钦差大臣李秉衡饮药自杀,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裕禄自杀身死。就连武卫左军统帅兼直隶提督聂士成也战死(在义和团和八国联军的前后夹击下,英勇战死)。
既然谈到八国联军攻打北京,那不得不提这一段历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导火索是义和团运动,列强们以义和团运动,镇压义和团之名,借机侵略中国。
当初义和团兴起时,英国害怕自己在长江流域的利益受到影响,于是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与西方列强们合作,与各方列强签订《东南保护约款》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意思就是以后上海租界由各国保护,长江及苏杭由各地督抚保护。这样英国列强在长江流域的利益不但不用受损还有人保护,一举两得。等到清王朝向西方列强宣战时,袁世凯等人也加入了这一条约。
正是这一条约,在列强们入侵北京时,他们才没有采取行动,一方面他们也害怕义和团运动闹到自己的地盘,损害自己的利益。
至于袁世凯,他也是在这一条约中的,那个时候他还是一个附庸,还没有掌控大权。我们都知道后来袁世凯当了皇帝,从这可以猜测他一直都是想当皇帝的,如果这个时候袁世凯前往支援,击败了列强,那么势必会巩固清朝的统治,这样就不利于自己做皇帝。袁世凯想要成为皇帝,必须时清朝灭亡,显然他这样做就是想让清朝灭亡。然后等到自己掌控实力时,就有机会当上皇帝。还有就是他如果前往支援不仅什么好处都没有,还会削弱自己的实力,打过了还好,打不过列强就是全军覆没,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袁世凯是不会去做的。
说到底,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
因为懦弱打不过,也是为了拥兵自重,保持自己的实力争取权势
害怕,怂了,装备不如人家精良,士兵也士气不振,袁世凯更是野心勃勃恨不得清朝灭亡
实力差距吧,当时八国联军的武器军备都是比中国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