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紧扣题干,明确观点。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综合分析题目答起来很繁琐,因为有着不同的作答逻辑,但其实这只是我们将人在回答问题时正常的逻辑思维拿出来呈现在书面上,所以才会显得繁琐。但是各位考生,务必要记住,不管是当我们面对解释型的综合分析还是评论型综合分析等等题型,要紧扣题干,问什么答什么,题干让我们解释,那我们作答时上来就要先把题干中的句子或者词语先解释一下,要让我们评论评价某种现象,那我们就要先把自己的观点亮出来。不要因为觉得不会解释不会找观点就避而不谈直接开始展开分析。
第二,围绕对象,灵活分析。在我们完成解释或者提出观点后,需要围绕自己所提的观点或所解释的内容进行全面详尽的分析,此时我们的分析都是围绕材料寻找到的答案要点,那么我们在寻找用来分析的答案要点时务必谨记两点:一是务必紧扣分析对象,一定要在材料中找与分析对象有关的内容,不可自己随意杜撰;二是务必做到灵活不刻板。我们在寻找分析的要素时,要灵活,有时材料会只呈现一些案例或者题干给出的句子的深度解读,那么我们也要认识到这些要素同样可以作为分析的答案要点来写,并非仅有问题、原因、影响这些可以作为分析要素。换言之,就是一切能够支撑论证分析对象的要素皆可作为答案要点。
第三,对策结论,灵活处理。有时我们在分析结束后,需要提出一些对策,有时不需要提对策只是简单作出结论。在这里各位考生要根据具体题目情况来看是否需要提对策。若分析对象是全面积极的,那么我们作出简单结论即可;若分析对象存在问题,那么我们可以提出对策,对策可从材料中直接找到或者根据问题反推出来,值得注意的是对策不需要写特别具体,也并非所有题目都必须提对策。
一、注重结构
所谓“结构”就是组成整体的各部分的搭配和安排。结构的布局一定程度上呈现了考生的逻辑和思路,申论考试中综合分析类试题不仅重视考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也越来越重视作答“结构”,有的考试评分标准中明确规定了要有结构分,因此,结构问题应引起考生的重视。
以2010年9月18日录用公务员考试·第二题为例,题目要求:“给定资料7”提到,山西煤炭资源整合是场大进小退、优进劣退的改革,请结合资料内容,谈谈这一观点得出的主要依据。(20分)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具有针对性。300字以内。
参考答案: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这次整合的目的、政策和效果三方面来看:
从这次整合的目的上看:
为改变山西煤炭企业多、小、散、乱的格局现状;提高资源回收率;为减少矿难发生。整顿开采秩序,防治腐败。
从这次整合的政策上看:
要压减现有煤矿60%以上的规模;要拥有先进开采技术、管理经验和资金优势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作为山西煤炭资源大整合的主力军;要在煤炭生产领域重点抓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煤炭回采率。
从这次整合的效果上看:
煤炭产量逐月逐季增长;在需求减少的情况下,煤炭行业经济效益保持稳定,对财政的贡献率继续提高;煤矿安全生产形势趋稳趋好。
因此我们说山西煤炭资源整合是场大进小退、优进劣退的改革。
分析参考答案不难发现,此题的作答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安排的,虽然两段总括较为简单,但总体看上去思路条理清晰,表述完整利落,能让阅卷者既对所有要点都一目了然又不失行文的完整性。因此,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在作答时尽量按照一定的结构来安排、组织答案。
二、统筹规划
很多考生在考试中做综合分析题时,容易出现在思路不清的情况下急于下笔的情况,结果越写越发现观点前后不一致、不合理,于是慌乱中改改划划,结果可想而知,卷面混乱不堪,最终影响整体分数。因此,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要做到统筹作答。
首先考生需要通过审题分析出该题是属于什么题型,是阐释型分析,还是判断型分析,然后再根据每一种题型的作答步骤规划组织答案。
以阐释型分析题为例,考生可按照如下步骤作答:
第一步:点明本质含义
第二步:紧扣原话解释含义
第三步:回到材料深入阐述
第四步:作出最后权威结论
运用这样的思路去解答,就能做到条理清晰、分析合理的要求。
申论综合分析题的总体作答思路大体为:按照第一步总体说明作答观点,第二步展开具体分析,最后进行适当总结或给出相关对策的思路进行作答。当然,对于不同体型的观点部分会有一定的差异,而在整体分析的过程中我们一般需要分析与题干内容相关的问题、原因、影响、重要性、必要性、甚至是案例,所以分析内容的多样性往往也是困扰小伙伴们的非常重要的一点,这里一方面需要根据题干确定,另一方面就需要根据材料内容进行梳理了。浸提主要想要说明的是案例的分析。
其实对于综合分析,我们一般以分析说理性的要点为主,很少会在作答中大范围的去呈现具体案例,但是并不完全绝对是这样的。有时我们在做题的时候会发现题干限定的字数可能是200或者是250字,但是在真正作答的时候我们能够材料中直接或者间接推导出的要点往往可能也就是几十个字,这个时候很多领导就会有点迷惑,就算是字数会有一定的出入但是也不应该相差出这么多。的确是这样,一般考试命题是非常严谨和规范的,所以在规定的字数范围内进行作答一般不会相差太多,如果最终的字数相差的过多那就要注意了,很有可能我们的作答要点不够全面,而对于综合分析出现上述情况很有可能就需要我们去概括材料中的案例,而且我们会发现往往这个时候材料中一般会一案例型材料为主,会给出大量的案例,所以一定要把握住材料的基准脉络。同时也建议大家,一般在概括案例时也要注意精准性和简洁性,一般我们建议大家按照:主题+处境+做法+结果+启示的结构进行概括,逻辑性更强。
总之,无论什么样的题型,在作答都要尊重题干,以材料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申论作答的准确性与全面性。
很多领导在作答申论的过程中普遍反映综合分析比较难,总是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综合分析题型比较多,有时感觉光是判断题型就很困难,所以总是很难取得理想的分数,那今天中公军转干教育专家就给大家着重介绍一下综合分析中的评论型分析他这一题型在审题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内容。
首先,在审题环节,综合分析在审题的过程中总体上需要确定的内容其实和其他题型没有什么区别,依旧是:题型、对象、范围、问数、字数、要求,这六大要素,但是对于综合分析来说,一般不存在问数这一选项,一般综合分析都是一问的情况去进行呈现的。而判断的过程中,题型是我们的首选,因为只有确定题型才能更好的明确作答思路。我们第一种判断的方法是通过问法进行判断:一般如果出现:“请谈谈你的看法”,“你怎么看”,“针对……请评析”,“针对……请评论分析”;第二种是通过作答对象:一般是针对材料中出现的问题,或者某一类社会现象,亦或是观点进行判断会比较明确。
其次,在判断题型的过程中我们也会明确作答对象是针对于什么样的内容让我们去进行分析。而同样的文章,同样的主题,不同的分析对象,即使分析对象的差别不大,我们会发现整体的的作答过程中的表态内容也会发生变化。例如虽然是同一主题,在材料汇总如果是针对于其中的观点表态与针对材料中出现的现象进行表态可能就会有截然不同的内容,观点可能有对错之分,但是现象需要我们概括内容并给出合理的评价。这是需要大家注意的。
最后,评论型综合分析在作答要求上往往也会出现观点明确的作答要求,这里大家要注意的是,我们的观点是来源于材料的。所以这就说明,观点在材料中的体现不一定是非黑即白的观点。所以我们在呈现观点的过程中往往并不是特别绝对。而这里面所提到的明确是指位置上的明确,也就是说需要将整个评论的看法放到作答的第一句话去呈现,凸显出自己的总体看法,这一点是需要大家格外注意的,重点,重点,重点,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申论综合分析题题型有很多,每一种题型在审题的过程需要注意的点可能都会有一点点差别,这次主要分享的是评论型分析,审题是第一步,只有审题准确,才能为后面的内容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