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考察一个能带(DOS)结构和复杂的相互作用 Part 1 Electric conductivity and Band structures
固体计算最终结果将以能带结构展示出来,关于能带结构,固体中化学键分析,轨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解释等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里只是简单的根据本人的经验对此作定性的描述. 根据Fermi面附近能带的分布情况,固体分为绝缘体(insulator),半导体(semi-conductor),导体(conductor),导体比较典型的是金属,能带在Fermi面附近是连续分布,主要由于金属d,s以及p轨道之间能级重叠导致了Fermi面能带的联系分布,金属电导的好坏不仅仅是看Fermi附近是不是存在可供电子跃迁的能级,还要看这些能级是不是扩展态(extended or delocalized states),如果是定域态(localized)那么及时Fermi附近呈现Metallic特性,电导不会比金属好,比如过渡金属化合物电导就要比金属本身差很多。过渡金属本身电导也会受到d轨道扩展程度的影响,比如3d系列Fe,Co,Ni等电导率不是很大,比起Cu,Ag等就差的远了,对于Fe等金属Fermi面主要陈分是3d轨道,而对于Cu和Ag,由于3d(4d)轨道已经成满层排列,因此Fermi面落在了扩展的s轨道上面,这些轨道上的电子类似于自由电子气,能带呈现抛物线的形式,E(k)=h^2k^2/2me; 具有比较高的电导率,相反Fe等的3d轨道成分也可以分为巡游电子(自由电子,轨道为扩展性,能带呈现抛物线特点)和定域轨道两类,定于轨道能带在k空间是离域的,色散关系比较平直,但在晶体实空间内高度的定域,受到原子核的Coulomb吸引作用比较强烈,难以发生迁移,因此如果填充电子落在这些d轨道上面,电导性会大大降低。当然具体取决于DOS或者能带是如何分布的,这个和晶体结构有关系。在一些化合物中如TiC等结构中,Fermi面最后落在以C2p轨道为主要成分的能带上面,p轨道主要参与结构共价键形成,这些电子能级一般定域在Ti和C原子周围,电子处于紧束缚状态,难以在外加电场下发生迁移,因此这时候化合物的电导会进一步下降。 Part 2 关于半导体能带的特点:
半导体能带类似于绝缘体,区别在于带隙数值,一般认为宽带隙半导体的能带最大在4eV左右。如果比这个更大,可以认为是绝缘体。半导体能带主要分成三个部分:valence band, band gap, conduction band。
Valence band:主要由电负性较大的原子组成,如InP,价带主要是P的3s,3p轨道,导带一般是金属原子组成,如In的s,p轨道等。从化学键角度考虑,价带一般是Bonding,当然也有部分结构表现出Anti-bonding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