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误吞汽车防冻液可以用酒精来解毒?

2025-04-13 09:50:00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汽车防冻液主要成分是乙二醇,它本身毒性比较小,被人喝进去的代谢产物(乙醇醛、乙醇酸)毒性较大,而乙醇可延迟或阻止乙二醇代谢产物的生成 ,所以酒精能解防冻液的毒。

其实每年误服防冻液中毒的不在少数,由于防冻液大多为无色透明无异味的液体,有些驾驶员为了方便常喜欢用饮料瓶来盛放防冻液,疏忽之中常被他人尤其是小孩子当水或饮料误服,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汽车防冻液是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用的,一般由基础液和添加剂多种物质配合组成,用专门的容器盛装。常用的汽车防冻液是乙二醇型。乙二醇是导致防冻液中毒的最主要成分,常用的防冻液中含乙二醇量一般高达30%~70%,它毒性较大,人误服30~50毫升防冻液就可出现明显的中毒症状,一次饮用超过100毫升即能致死,轻者类似酒精中毒的表现,但呼出气没有酒味,严重者可迅速出现昏迷、抽搐甚至死亡。

所以一旦误服了防冻液应及早送医院救治不可大意。想自己用一点绿豆汤、甘草水等解毒是救不了的。 误服后应尽快自抠舌根催吐,并及时到医院洗胃以清除毒物。乙醇和甲基吡唑两者均可延迟或阻止乙二醇的代谢产物的生成,是有效的解毒剂。

此外,尽快应用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可帮助解毒。 重症病人应当及时做血液透析,清除乙二醇及其代谢产物、对防治肾功能衰竭均有较好的疗效。同时应积极采取对症和支持疗法,纠正酸中毒,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监测重要脏器的功能变化,防治脑水肿、心力衰竭、肺水肿和肾功能衰竭等。

回答2:

防冻液被误食后,产生的代谢物毒性较大。人体内代谢乙二醇的酶也可以代谢酒精,所以把稀释后的伏特加静脉注射输入血液后,酶的代谢“目标”就被转移,从而让防冻液以较低毒性被排出。

冻液是一种含有特殊添加剂的冷却液,主要用于液冷式发动机冷却系统,防冻液具有冬天防冻,夏天防沸,全年防水垢,防腐蚀等优良性能。

现国内外 95% 以上使用乙二醇的水基型防冻液,与自来水相比,乙二醇最显著的特点是防冻,而水不能防冻。其次,乙二醇沸点高,挥发性小,粘度适中并且随温度变化小,热稳定性好。因此,乙二醇型防冻液是一种理想的冷却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