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与其他作物间套作有什么好处?

2025-04-13 12:50:1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间套作是我国农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精耕细作、集约种植的一种传统技术。目前,玉米间套作已成为玉米产区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作物高产、高效、持续增产的重要技术措施。如玉米、大豆间作,玉米、花生间作,马铃薯、玉米间套种,小麦、玉米间套种等。
(1)充分利用光、热、水、土等自然资源和劳力资源,实现增产增效①间套作能改善田间环境,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例如马铃薯、玉米间套种,在马铃薯开花、结薯时,怕高温,需要湿润环境,而此时正是套种玉米拔节孕穗时期,生长量较大,对马铃薯能起到遮荫、降温作用,从而减弱薯块的退化;待马铃薯成熟收获后,又为玉米创造了通风透光条件,有利于玉米生长。
②发挥边际效应,利用边行优势 例如小麦、玉米间套种,小麦播种早,收获早,玉米则反之。在小麦灌浆之前,玉米处于苗期,植株矮小,玉米带成为小麦的通风透光通道。处于边行的小麦边际效应明显。当玉米株高超过小麦,特别是麦收以后,小麦带变成了玉米的通风透光通道,玉米的通风透光条件又得以改善。
③充分利用生长季节 就华北北部和东北南部的生长季而言,大部分是种一季作物有余,种两季作物不足。通常把早春作物与大秋作物间套在同一块地上,两种作物衔接,既不浪费生长季节,又可一地双收。例如春小麦、玉米间套种,比清种玉米提早1个月利用土地。同时两种作物在生育期间对光、温、水、肥等条件需求的差异,苗期、旺盛期和后期,交替出现,可以避免彼此竞争,更能充分利用生长季节的热量资源。
④调节茬口 套作不仅可以提高后茬作物的产量,还因比接茬复种提早播种与收获,起到调节茬口、缓和季节与劳力及水肥运筹等诸多矛盾。(2)稳产保收不同的作物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同,合理的间、混、套作能利用复合群体内作物的不同特性,增强对灾害天气的抗逆能力。如在台风冰雹多发区,可采用玉米与甘薯进行间作,在受到大风冰雹危害时,玉米可能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但甘薯却能保证一定的产量,确保复合群体稳产保收。华北的玉米与大白菜套作能减轻后者的病虫害,实现稳产保收。(3)有利于缓和作物争地的矛盾,实现多作物增产、增收我国农业属于资源约束型,人、地、粮、资金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不可能彻底解决,只有合理地运用间套作,实行一地多种多收,才能缓和粮、棉、饲、绿肥争地的矛盾,并促进土壤用养结合,从而减轻人、地、粮、钱的压力,促进农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