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统一以后,一些南朝和北朝的画家仍在继续他们的创作,如展子虔“历北齐、周、隋”,从“初董与展同召入隋室,一自河北,一自江南”。
郑法士在周为大都督左员外侍郎建中将军,封长社县子。入隋授中散大夫。他画过的《北齐畋游像》、《杨素、贺若弼像》,可能也是北朝末期完成的作品。因而在注重六朝画风对隋代画家直接影响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北朝艺术成就的作用。
确切地说,著名的展子虔、郑法士等人事实上是北朝末期至隋代的画家,他们的创作生涯说明了隋代美术的过渡性。由于南北方画家延续了几个朝代的不断努力,终于使隋代出现绘画创作又一次向鼎盛时期发展的趋势。
隋朝初年,隋文帝杨坚在政治、经济上都作了改革,使生产和文化得到恢复和发展。从隋代开始,我国就逐渐地进入了封建社会鼎盛期。在这个时候,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因而也使得绘画艺术形成了灿烂辉煌的局面,成为我国古代绘画发展中的高峰,并涌现出一批在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名画家。
其中山水、花卉、鸟禽之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只是有了萌芽,还远未成熟,然而到了隋代时它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隋代历时虽不长,但绘画创作已出现向新的高峰发展的迹象。宗教美术又重新活跃,并有大规模创作活动,长安、洛阳、江都等地寺庙都有名家手笔。而且不少绘画高手参加壁画的绘制,他们是继南北朝之后,在绘画发展上出现的一批承上启下的画家,如郑法士、董伯仁、杨契丹、展子虔等。
这些作者擅长于绘宗教壁画,也从事现实生活题材的创作,大多是描绘上层社会的生活,表现了比南北朝更为关注现实生活的倾向。
在艺术上这些画家则受东晋南朝影响较多,他们的创作初步表现出个人的专长。如:“杨契丹则朝廷簪组为胜;郑法士则游宴豪华为胜;董伯仁则台阁为胜;展子虔则车马为胜。孙尚子则美人魌魅为胜。”这时期的画风多属于“属意温雅、用笔讽渭”的绵密一体。
其中隋代的绘画风格,承前启后,有“细密精致而臻丽”的特点。来自各地集中于京畿的画家,大多擅长宗教题材绘画,也善于描写贵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