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女副校长当学生面,把他们剩饭全吃光,如此教育方式可取吗?

2025-04-15 02:49:3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我为这位女校长叫好点赞!同时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

粮食,节约粮食,杜绝浪费粮食,可不是只喊喊口号这么简单。

我生活在城市里,我有个做小学老师的朋友。前一段时间,应我的要求,老师朋友单独从三年级的班级里,挑了六位从小生活在城市里,并且也没有任何农村亲戚的小朋友,我们一起座谈。

当我问到小麦是什么时候种,什么时候收的时候,六人中有四人回答,春天种秋天收,回答的还振振有词儿:农民爷爷都是春种秋收嘛!

另外两个小朋友,一个说,不大对,但也不敢肯定;一个则十分肯定的说,是冬天种,春天收。他说他听他爷爷讲的,小麦不叫小麦,叫冬小麦。

答案几乎全错。唯一一个比接近的,也不正确。

我问我的老师朋友,这些知识老师教不教啊?

老师朋友说,肯定教过,但不是重点,估计这小学生也是不往心里去,忘记了。

我还问过他们这样一句话,农民爷爷辛苦吗?

答案都说辛苦。

但有三个小朋友说,农民爷爷过去很辛苦,现在不了。

问他们为什么这么说,答案就好笑了。

他们说,过去没机械,现在全是机器种机器收,农爷爷在家等着就可以了。有一个小朋友信誓旦旦的说,现在都是机器人种地了,农民爷爷可享福了……云云。

我没有说孩子们怎么了的意思,可能这些有关农村里的一些事情,老师也教过,只不过相对孩子们的文化课的学习来,这些太"无足轻重"了,所以,教也是"轻轻一笔代过",孩子们自然不会往心去。

我觉得,我们天天在喊粮食是生命之本,我们要重视粮食,要节约粮食,但是,有些人并不知道粮食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尤其一些孩子们,虽然上学就读过《悯农》这首千古名句,但真正的内涵,我想还是需要老师们来祥细解说一番的,让孩子知道粮食生产的一个艰辛的过程,才能让他们真正的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才能让他们从小就树立一个节约粮食的意识,才能减少他们剩饭剩菜的现象。

如果这样,就不会有女校长去吃学生们剩饭这样的事情了。

您认为我这说法对吗?欢迎您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谢谢!

回答2:

可取。这是用自己的行动,身体力行的教育学生应该勤俭节约,学生会触动很大,主动形成节约粮食的习惯。

回答3:

我认为不可取。因为第一是卫生问题,这些有可能误导学生剩饭可以互相吃;第二想让学生懂得粒粒皆辛苦,可以开展饭堂讲座,做表率吃光自己的碗里饭菜。

回答4:

不可取。这样的教育方式太过激进,给学生一种压迫感,容易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

回答5:

我觉得校长这种做法还是不错的,说一百遍不如亲自为他们做一遍,以身作则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孩子们印象才会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