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出汗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当天气炎热,或是做过剧烈运动后,就会流很多汗。但是,现在有很多年轻人在什么都没做的情况下,手心和脚心依然很容易出汗。
多汗证是指汗液外泄失常的病症。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白昼时时汗出,动则更甚者称为自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发于病危时,大汗淋漓或汗出如油,伴肢冷称为脱汗;汗出色黄或染衣者为黄汗;发生于急性热病过程中突然全身恶寒战栗,继而汗出为战汗。一般以自汗、盗汗最为多见。
中医认为多汗症是个人身体体质以及脏腑功能失调的表现,可分为肝胆火旺、肝气郁结、痰湿困阻、气滞血淤、气血不足、脾胃虚弱、肾精亏虚、肺气不足、营卫不和、阴阳失调、腠理不固、湿热内盛等病因,以及像紧张、兴奋、压力、抽烟喝酒、环境温度、辛辣刺激食物也是引起多汗的因素。
西医认为原发性多汗症由于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导致乙酰胆碱分泌过多引起,具有遗传倾向;而继发性多汗症则是像甲状腺功能亢进、内分泌失调、神经类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垂体功能亢进以及结核病、疟疾等部分感染疾病等造成异常出汗的情况。
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的。
第一、精神压力过大。
当前社会的竞争比较激烈,因此,人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不仅是在工作上,在学习新知识上也总是会让人觉得很吃力。
当压力相对较大时,情绪很容易变得焦虑和紧张起来,头脑中思考的东西就会变多。这很就容易导致身体不舒服,同时也会影响到体内的气血。当人体内的气血不足时,手心和脚心里就很容易出汗了。
第二、脾胃存在问题。
当脾胃出现问题时,人身上的湿气与寒气不易排出,在体内滞留的时间较长。当大量湿气聚积在体内时,稍微运动一下就会出很多汗,尤其是在脚上会更明显。当脾胃的问题变得更糟时,脚心和手心出汗的症状也会加重,如果不及时处理的话,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导致身体素质变差。
脾胃湿热的人往往手脚心特别爱出汗,因为脾主四肢。脾胃五行属土,属于中焦,同为“气血生化之源”,汗属津液,气能生津。
脾胃有运水化湿的功能,运转失调则不能固摄汗液,导致手脚心出汗。脾胃功能失调还常伴有胸脘闷胀、不思饮食、身重体困、体表发热、小便短赤、大便不爽等现象。另外血汗同源,出汗过多也会损伤心血。
如果手脚多汗病人自觉手、脚心热,从中医学角度来讲属于火症,可能是因为肺火、肝火和心火过旺而导致的肾气亏虚,引起手心、脚心过热的临床症状。手脚冰冷一般指的是机体血液不循环,心脏衰弱,气血不足,肾阳虚,贫血,体寒等造成。手脚冰冷和心脏血管有很大的关系。
第三,身体内血热阴虚。
这是一种中医上的说法,表现出来的症状为口干、便秘,同时伴随着手心和脚心出汗增多。这种现象在年轻人身上更为普遍,所以,年轻人应该学会多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
那么,手脚心出汗现象严重,应该如何改善?
首先,调整饮食习惯,注意营养搭配。
三餐要吃得规律些,少吃辛辣的食物,清淡温和的可以多吃,比如山药、薏米、蔬菜瓜果等,都是很好的选择。除此之外,也可以适当吃一些补品。这样对于改善手心和脚心出汗的状况有很大帮助,同时,也有助于保护脾胃。
饮食禁忌:
在喝中药的阶段,对于饮食也是有限制的,最好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腥味太重、油腻的食物也尽量少吃或不吃,不要吃牛羊肉,不要喝浓茶,不要抽烟喝酒,不要吃海鲜类食物,不吃绿豆和白萝卜。(女性经期期间不喝药,不吃酸的),感冒不吃药。按医嘱用药。
其次,经常运动。
运动既可以提高身体素质,还可以提高抵抗力,身体变好了,手心和脚心出汗的症状自然就会有所缓解。另外,坚持运动会让自己的体质更加强壮,可以大大降低生病的概率。
再者,学会释放自己的压力也很重要。大多数年轻人体质虚弱、情绪化严重,所以才更容易出现手心和脚心出汗的现象。因此,年轻人很有必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感觉压力太大的时候,可以出门运动运动,比如跑步、游泳、打球等,这样,在促进健康的同时,压力也会消失,就不容易出现手脚心出汗的现象了。
最后,保证充足的睡眠。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最好别熬夜。经常熬夜对身体带来的伤害是很大的,会造成内分泌失调、精神压力大、身体机能衰退等后果,这些都是导致手心和脚心出汗的罪魁祸首。而且吃中药期间,要求心情舒畅,配合好的心情,能够让药效更好的发挥,如果心情郁闷烦躁,就会影响药效,所以情绪稳定,心情好是很重要的。因此,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保证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