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不可以办营业执照,应当还款后向法院申请撤销失信被执行人,经法院核准撤销公布后,再办理营业执照。
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法律后果:
1、银行等金融机构对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被执行人限制其贷款、融资等金融活动,降低信用卡额度,并将其存款情况及时通过司法查询平台报告法院。
2、工商管理部门对失信被执行人降低其信用等级,限制其“守信用、重合同”评比资格。
3、被执行人为国家机关或者公务员、中共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特殊主体的,根据有关规定在评优选先、晋职晋级等方面予以限制,或者取消其政治待遇、荣誉称号,直至给予纪律处分。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
第一条 被执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依法对其进行信用惩戒:
(一)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
(二)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的;
(三)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者以隐匿、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的;
(四)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的;
(五)违反限制消费令的;
(六)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
第二条 被执行人具有本规定第一条第二项至第六项规定情形的,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期限为二年。被执行人以暴力、威胁方法妨碍、抗拒执行情节严重或具有多项失信行为的,可以延长一至三年。
失信被执行人积极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或主动纠正失信行为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提前删除失信信息。
第三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不得依据本规定第一条第一项的规定将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一)提供了充分有效的担保的;
(二)已被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的财产足以清偿生效法律文书确定债务的;
(三)被执行人履行顺序在后,对其依法不应强制执行的;
(四)其他不属于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情形。
失信被执行人是指在民事执行过程中,未按执行通知书指定的义务或决定履行义务的人。根据中国相关法律规定,失信被执行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办理营业执照。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管理办法》的规定,失信被执行人可以办理营业执照。该办法明确规定了失信被执行人的信用信息将被纳入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并通过信用信息公示进行全面展示。然而,该办法并未明确限制失信被执行人办理营业执照。
其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的规定,个体工商户和企业作为经济组织在民事活动中享有平等权利。除非在特定行业或特殊情况下有明确限制,失信被执行人可以根据法定程序依法申请并办理营业执照,成为合法的经济主体。
再次,根据相关省级行政机关的规定,对失信被执行人办理营业执照可以采取一些限制措施,例如要求提供担保、增加质量监督检查等。这些措施旨在规范失信被执行人的经营行为,保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综上所述,失信被执行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办理营业执照。虽然法律并未明确限制,但相关规定和措施可以对失信被执行人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管和限制。办理营业执照后,失信被执行人仍需遵守法律法规,履行相应的义务,以恢复诚信、重建信用。
扩展资料: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管理办法》:该办法于2013年11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发布,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对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的范围、方式、内容、依据等做了具体规定,旨在加强信用建设和诚信管理。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该法律于2014年3月15日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自2014年9月1日起施行。该法律主要规定了企业的设立、组织形式、运作方式、权利义务等内容,为企业经营提供了法律保障。
以上便是对失信被执行人能否办理营业执照的回答。根据中国的相关法律和规定,失信被执行人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办理营业执照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失信被执行人可以无视法律规定和义务,他们仍需承担相应的监管和限制,并通过履行义务逐步恢复诚信和信用。通过加强信用建设和诚信管理,我们可以推动社会诚信体系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