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牵大手",共话少先队60年上海市少先队知识竞赛答题作文

要自己写的,不能抄袭,写得好,加积分,必须在明天19:00前告诉我
2024-11-08 05:38:34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永不消逝的红色
  在我的记忆深处,总有一处红色的三角区域被少年时所经历的无数振奋人心的激动时刻填满。匆匆十六载一晃而过,却从不曾因那时间的流逝,让这抹代表每个人儿时的最高信仰的鲜红黯然失色,它承载了我们伟大祖国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浸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满腔热血……如今的我,虽早已摘下颈项上那曾经相伴六年的“飘扬”,但每每触碰到那些火红热情的记忆,心灵深处仍然颤动着那份难以言喻的感动,历久而弥新……

  十六年前,刚刚迈入校园的我,总是用稚嫩而好奇的目光打量那些高年级的大哥哥和大姐姐们,不是因为相貌与自己有什么不同,而是他们每个人领口都打着一条鲜红的足以让人艳羡不已的领巾。后来通过班主任的教导,慢慢知道了那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的标志,最早戴上红领巾的孩子是好孩子--这个朴素的理念自那时起就深深植根心中。那时身边的小朋友都以能第一批加入少先队为自豪骄傲的美事,我也不例外。遗憾的是,由于一次偶然的迟交作业,我被一向管教严格的班主任取消了第一批入队的资格。当时一年级的我,识字不多,还无法用语言清晰而准确地自如表达感情,只依稀记得:眼睁睁看着老师亲手把自己的名字从名单上划去时,心里那种跌入谷底的深深失落和第一批入队仪式时,在下面望着主席台上笑靥如花的同学们,满心的不是滋味……也确是从那时起,我才彻底明白要想成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需要对自己真正地严格要求,一丝一毫都马虎放松不得。

  五年级,当时的我在班级、在学校的表现并不突出:没有任何文体专长,又不担任班干部,是大部分老师眼里一名再普通不过的学生,连我都认为自己除了学习成绩勉强还算可以,余下一无是处。时任中队辅导员的班主任却在一次谈话中让我代表班里参加每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话,面向全校六个年级的师生。这个决定让当时很多的优秀班干部都很不服气,我亦受宠若惊。问其究竟,她只拍拍我肩头,微笑着说:“我相信你能做好”。接下来的几天里,我用最大的心力灌注文稿,老师帮忙修改了一次就通过,并当面演练朗读了几次。正式讲话那天,我极力克制当时的紧张情绪,用微颤的声音和全部的情感念诵自己心血凝结的文章,台下鸦雀无声,似乎大家都沉浸在周总理和邓颖超同志的革命事迹中,红色的爱国情愫也在感情的升华中变得愈发炽热……事后班主任告诉我,台下的老师都称赞这篇讲稿写的好。从那时起,我的自信心大增,也重新认识到另一面的自己。

  在同队旗队徽相伴的日子里,在辅导员老师的谆谆教导下,我们对祖国、民族和集体的热爱之情不断高涨;每次清明到烈士陵园追忆先辈们的英雄事迹后,我们对革命英烈的大无畏牺牲精神愈发崇敬;在《虎门销烟》和《焦裕禄》等教育影片的观摩中,我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用人民公仆的标准告诫自己要奋发图强,回报社会……

  人这一生注定要感悟许多事、许多物。它们中的一些到现在已难清晰可辨,甚至会叫人糊涂,然唯有祖国这至高无上的词,是明白贴在人心上的。它包括亲人、故乡,包括民族拼搏繁衍的历史,美丽丰饶的土地,古老辉煌的文化和沸腾着的现在。它不可更改,不可替代。它令人哽咽、令人常觉流在自己心中的血是滚烫的。

  经八年寒暑,历三载春秋,才看旭日东升。共和国沧桑巨变六十年,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儿时的我们在紫荆花开和莲荷怒放时喜迎港澳回归;在改革开放的滚滚浪潮中见证斗转星移。我们这一代生在80年后的红色青年,必将秉承老一辈的光辉传统,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与职责,继往开来,让党的星火永续相传、生生不息!

回答2:

不会自己写啊。

回答3:

我写好了,可是这个要提交的,你认为我们会告诉你吗?

回答4:

写作文啊
噢噢,我们是现在才写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