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类案例解答

2025-04-13 03:42:47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在古代,「君」是指君王,「臣」是指臣民,现代社会君臣关系就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例如企业里面有经理与员工的关系,学校里面有校长与老师的关系等。在这些关系当中如何处好就很重要,所谓「君仁臣忠」。君仁,是处处替属下著想,甚至於不是只有替下属著想,还要替他的家庭,替他的家人著想。「臣忠」,这个忠是忠领导人,忠於他的本分、他的职责,忠於他的团体,这叫臣忠。

(一)君仁

1.不听谗言

2.公平

3.依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次第

4.关心员工德行教育

(二)臣忠

1.劝谏

2.知恩

(一)君仁

1.不听谗言

在中国古代连家庭都有君臣关系。以前的家庭都是大家族,德高望重的长辈就是领导者,整个家族的决策都要由他们来决定。在明朝的时候有一个读书人叫郑濂,他们家族有上千人口,七代同堂,而且家庭和睦。与古人相比,现在是夫妻两个人待一个孩子都不能和睦,甚至连夫妻两个都搞不定,还会常常吵架。以前人不听「妇言」,是因为女人受教育的机会比较少,不接受教育就对古圣先贤的教诲、对做人的道理不懂。不懂做人的道理,眼界就会很短,心量很狭窄,就喜欢计较,使整个人心不平,流言蜚语、嫉妒纷争就出来了。现在男人没真正受过做人处事的教育,也会常与人计较得失。所谓「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搬弄谗言的人的动机是要控制你,要让你的家庭不和,让你的团体不和。所以一个领导者要有智慧,拒绝谗言和搬弄是非者的离间。

2.公平

在团体里面太需要平等了,假如你对某个员工别偏好,时不时就给他加薪,给他一个奖品,其他员工不服气,慢慢怨气一积累,到时候就爆发了。所以不止家庭内要平等,团体内也要平等对待。

3.依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次第

作为领导人最重要的是要以身作则。有一位老师看到<弟子规>后很高兴,他想我可以拿这本书好好教训学生。他回去之后很兴奋,隔天就开始像一个警察站岗一样,看到学生那里错了,马上批评他:「不要跑『事勿忙,忙多错』;你的桌子怎摩整理的这麼差劲,『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一个多月之后,他觉得做得很辛苦,疲於奔命,却收不到甚麼效果。

我就跟他沟通说:「一个领导人,一个老师最重要的不是去命令学生做到,而是自己要先做到,要以身作则。」他心念一转回去作法就变了,凡事先要求自己做到。有一天他自己整理桌子、擦桌子,当把头抬起来一看,发现两、三个孩子也跟著他在擦,后来全班的孩子都起而仿效一起动手擦起桌子来。他在那个时候内心很感动,觉得以身作则的力量很大。

后来他带学生去一个公园做教学考察,在这个公园里面,他就很自然的蹲下去捡起了一个纸屑,检了差不多二、三张。突然回头一看,发现几十个学生统统都在捡垃圾,他看见这一幕时眼泪都快掉下来。同时他也发现了一个真理,为人父母、为人老师、为人领导者最重要的是什麼?要以身作则,这个教育的力量、教化的力量、感化别人的力量特别大。

古代圣君时时刻刻都想到自己的过失,他们的德行都成为全国的模范,像周文王、周武王。很伟大的人都是把做人最根本的事情做好,然后感动全国人民。周文王对父亲非常孝顺,他每天早上、中午、晚上三次去向父亲问安,看到父亲身体很好,他内心欢喜;看到父亲身体不适,他就觉得很难过。而且三餐的食物他都亲自去查看。周文王是真正做到了「晨则省,昏则定」。孝是人的性德,当一个君王这样做的时候,会触动全国人民本善的心,就会带动一个国家的孝道。<大学>里面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个家庭的仁德之风,会带动整个社会仁德风气。所以带领一个国,带领一个团体,一定是从自己修身、齐家做起,自然而然能治国、平天下。

孟夫子对於君臣关系,有一段很精辟的教诲,孟夫子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部属对於领导人态度都是取决於领导人的态度,所以一个团体带不好,一个企业带不好,谁要负最大的责任?领导人。所以当我们的组织、我们的企业带不好,不能责怪部属和员工,要先反省自己,要想到汤王那句话「万方有罪,罪在朕躬」,罪在自己,这是君对臣的一种态度。

4.关心员工的德行教育

有一位企业家曾经遇到一个很大的挫折,亏损了差不多七、八亿。这样的挫折并没有让这位企业家灰心,员工与他一起同心同德,终於让企业起死回生,不仅把企业拉起来,而且还做得很好。在最艰苦的时候,为什麼员工没有离他而去,反而还肯这样付出?后来我们了解到这个企业家非常关心员工的做人教育,他是把员工的成长,员工的人生幸福放在心上。正是他有这分爱护员工的仁慈之心,自然得到员工的爱戴。

回答2:

1、操作和技能型的员工应当说对学历的要求并不重要,而且学历高低与成本也没关系,只要适用岗位要求的学历,不管学历高低都应当同工同酬。韩董事长用人观是一种偏见;
2、企业为了提高员工操作水平,对员工提高责任心和创新意识的培训是必要的,而进修和学历培训要针对公司特殊需要而定(如特殊产品的研发的人才)。
3、如果本企业不搞研发,只是加工和生产一些常规和低端产品,高学历人才基本排不上用途,当然管理好一个企业学历高一些,悟性大一些,经验多一些还是必要的,但他必须有绝对权威,否则也将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