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代雕塑特点有哪些

2025-04-06 00:24:3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中国商代雕塑,所使用的材料有青铜、陶土、玉石、牙骨等,题材主要为人、动物与各种神异动物,有圆雕与浮雕两种形式。有些是建筑上的装饰,大多数是工艺美术品或器物上的附加装饰,也有一些是具有独立意义的雕塑作品。
在相当于夏商之际的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存中,发现有陶土捏塑的龟纽盖、蟾蜍、羊头纽饰等(见二里头陶塑)。玉制品中有兽面纹柄形器,柄上刻有花瓣纹与兽面相间的纹饰,柄端琢成兽头,造型优美,代表了当时制玉工艺的最高水平。在稍晚的二里岗文化遗存中,出现更多的小型陶塑作品,有跽坐人像和虎、羊头、鱼及许多龟的形象。捏制手法朴拙,但能相当准确地抓住对象的基本特征与动态,并注意了造型的完整性。龟的形象很多,可能与当时的迷信观念有关。
商代人物雕塑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写实的或比较写实的人物形象;一类是半人半兽或人与兽、人与神怪动物组合在一起的形象。
写实的人物形象有的是表现奴隶主贵族,有的是描写奴隶。表现奴隶主贵族形象的代表性作品有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腰插宽柄器玉人(编号371),跽坐,头上以□束发,穿着交领有花纹的窄袖长衣,腰束带,腹前垂蔽膝。人体各部分比例比较准确,但面部的处理手法是程式化、没有表情的。殷墟出土的另一玉人立像,拱手,着交领长衣,无华丽纹饰,腰系蔽膝,头上戴着向前倾斜的高帽,现藏美国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这两件都是装饰性的小型玉雕。此外还有安阳四盘磨出土的白石跽坐人像,双手着地,身躯后倾,上衣下裤,周身刻兽面纹,头戴箍形帽,表现出一种放肆、随意的动态。安阳侯家庄大墓出土的白石跽坐人像,头残失,着交领衣,束宽带,垂蔽膝,衣缘刻有勾连雷纹、双胜纹等纹饰,足缠行□。表现奴隶形象的作品有安阳小屯出土的陶塑男女奴隶像,共3件。盘发戴枷,男像枷手于背后,女像枷手于胸前;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石人(编号376),跽坐,盘发束□。垂蔽膝,全身赤裸,推测为男奴隶像;短辫玉人(编号372),跽坐,短发,顶心梳辫,全身刻兽面纹等纹饰,可能为文身之女奴隶像。此外,安阳殷墟还出土过青铜人面具、人头范,五官比例准确,颧部突出,形象写实。这些人物雕像是古代美术创作中对社会生活的第一次直接表现,尤其奴隶与奴隶主两个对立阶级形象的出现,更具有奴隶制社会意识形态的鲜明特点。

动物雕塑
商人社会中盛行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观,动物也是时人崇拜的神灵,因而石雕艺术家尤其善于表现形形色色的动物世界。

大型的动物石雕多见于王都安阳殷墟。侯家庄出土的石鸭,造型粗重,周身有线刻纹饰,是一种不拘泥原型的再创造,其尖喙和突目勾活了猛禽的本质特征和凶狠的个性,其余细部皆被略去,其下双足粗细不一,是为了支撑平衡,也避免了单调感,其身上的羽毛和双翼则用线刻纹表示 :这种于圆雕造型中融入图案装饰的手法,是商代雕塑区别于史前雕塑而形成独自风格的显著特点。商人以鸟为图腾,所以他们雕刻神秘而有威力的石鸮,作为宫廷建筑和贵族阴宅的守护神。
妇好墓中的一件石虎,是用带条状纹的红褐色石料制作的,恰似虎身的斑纹,与“俏色玉雕”的技法同出一辙。可以说,殷墟妇好墓就是一座商代雕塑艺术的宝库,除了大量的玉雕,其中还有石豆、石鸬鹚、石蝉、石熊、石磬、石牛等精湛的艺术品。这些发现表明,商代艺术既有其神秘庄严狞厉的一面,也有表现艺术家热爱生活和向往自然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