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士兵中兵和勇就一字之差而已,他们之间的区别到底有多大呢?

他们之间的区别到底有多大呢?
2024-11-08 01:47:09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清朝士兵中衣服上的兵字表示他们是清朝的正规军队,而衣服上有勇字的清兵,他们是来自汉臣组建的乡勇之兵,在一开始不是正规军队,后来因为日益强大才会破格提升为正规军,这兵与勇字就是为了区分他们。

清朝入关之前的正规军队是八旗子弟兵,不过当时清朝人口肯定没有汉族多,清朝入关之前统治东北地区,那地方面积也不大,所以满清的八旗兵士也够用了,而且因为入关之前,清朝的生活条件不是很好,这些八旗子弟兵非常骁勇,毕竟经常打仗,不把自己的本领练好,就是拿命上战场送给敌人人头的,所以那个时候,清军的战斗力还是很强的。

但是清朝入关之后,要治理的土地面积翻了几倍,当时清军的八旗兵人数就大大不够了,因此清军便开始建立绿营兵,这些兵士其实都是汉人,不过这些汉人也不是一般的汉人,是清朝入关前的一些包衣出身,本来他们一直都是辅佐八旗兵的,后来这些人也成了清军的主力。

可惜到了清朝晚期,不管是八旗子弟兵还是绿营兵,他们的战斗力都非常弱了,这个时候乡勇兵便出现了,这些乡勇兵就是汉人组建的军队,他们有战事的时候,便聚集在一起外出作战,当没有战事后,他们便安心务农,不过他们上了战场之后,战斗力很强,所以当时晚清便破提升乡勇兵为正规兵,于是他们的衣服上便有勇字。

回答2:

在清朝兵就如字面的意思,行军打仗,领着固定工资的士兵。兵字服装就犹如正统的执照。而“勇”反而是最差的,,这些披上勇字服的士兵不是正统的士兵,所招募的都是平民百姓,没经过历练,也没有军饷,只保温饱,其他没有,而且勇兵相当辛苦,干最脏的活做最累的事,他们的存在只是为保突发战况导致的兵力不足而提前候补的部队。

回答3:

这个疑惑,那么就要谈起清兵的起源了,清朝并不是由汉人创立,而是满人创立,可八旗制度却是早已存在,早在明朝万历年间,努尔哈赤就已经创建了民兵合一的八旗制度,正黄旗,正蓝旗,正红旗,后又增设了四旗。
在满族中,称自己的军队为八旗军,满八旗是最为高等的军队,其余的汉八旗和蒙八旗都略低一等,这个在清宫剧中也是常见的,即使是妃子的出身也分得三六九等,那么军队更是如此,可这三军都被皇帝统一管理,除此之外清朝还在民间收了许多的男子作为补充军队,有曾经的汉人军队,也有招降的士兵,还有民间征收的农民,组成比较复杂,是为“兵“。
而勇“是如何出现的呢?比如绿营军在镇压三藩之乱的时候,军事力量有些不足,便从民间临时征收了许多的乡勇人士,经过训练后与他们一同上阵杀敌,等到战争结束后,他们就可以回家,无需再军营里训练,这样看来,”勇“似乎就是国家临时的雇佣兵,谈不上属于赦免兵种,也谈不上享受什么国家待遇。

多次碰到大规模的战役,那么身着“勇”衣着的士兵也就多了起来,使得他们较为常见,其实乡勇也是可以被转化为正式士兵去守卫土地的。清朝末年,曾国藩便这样做了,只不过乡勇并非为国家正式承认,而是在他手中“正式承认”,他将乡勇称为“练勇”,享受着正式士兵的待遇,归他一人所有,士兵们也听从他的命令,就这样形成了一支军队,后来的湘军也是来源于此。

其实贫苦的农民百姓也只是缺少一个机会,只要有人给他们一份正当的职业,比如招募“勇”军,只要发放粮饷,长期稳定,即使是打仗卖命,他们也是可以的。

这样看下来,“勇”和“兵”的区别就挺明显的了,一个是为国效力,正式编制,而另一个是为个人效力,只要不危及到国家的统治,必要时可以帮助维护清朝的统治,皇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们也就可以存在,否则在强大的军力下,私人军队根本是无法存活的。这便有人说道,“兵”是亲娘养的,而“勇”是后娘养的。

回答4:

非常的不一样,这个“兵和勇”的区别就像是“臣和奴才”的区别是差不多的。清朝士兵衣服上的“兵”是指他们满人的军队,而“勇”则是指民间组织的汉人士兵。在清朝,他们的军队一般分为“兵”和“勇”两种,虽然都是为大清王朝而服务,可是他们间的福利与待遇却有着天壤差别。而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是“兵与勇”的根源不同。 在清宫影视剧中,身着印有“兵”字的部队,那是朝廷的的嫡系部队。

回答5:

您好,“兵”是清代国家的常备武装力量,包括八旗军和绿营军。
“勇”字兵服的兵,大多在军队中只能算是临时人员,清朝的正规军除了八旗兵,还有绿营兵,如果兵士数目不足的时候,清政府也会选择从外地招揽一些新鲜血液,这就是“勇”字兵服。
望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