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科技馆,是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图形图像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立体显示系统、互动娱乐技术、特种视效技术,将现实存在的实体科学技术馆的三维立体的方式完整呈现于网络上的科技馆。
数字科技馆游览系统可以将整个科技馆环境制成3D模型,参观者能在虚拟的科技馆中随意游览,观看馆内各种藏品的三维仿真展示,查看各种科技作品的相关信息资料。
数字科技馆,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把枯燥的数据变成鲜活的模型,使实体博物馆的职能得以充分实现。从而引领博物馆进入公众可参与交互式的新时代,引发观众浓厚的兴趣,从而达到科普的目的。
与实体科学技术馆相比较,“数字科技馆具有信息实体虚拟化、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递网络化、信息利用共享化、信息提供智能化、信息展示多样化等特点”。在这里,最为关键的是信息实体虚拟化,即数字科技馆的一切活动,都是对实体科技馆工作职能的虚拟体现,都以实体科技馆为依托,同时又反过来作用于实体科技馆,是对实体科技馆职能的拓展和延伸。进入数字中国科技馆,第一幕场景即1:1还原的我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及其返回舱,于1999年发射,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飞行,标志着中国在载人航天飞行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除了神舟一号,展厅还集中展现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东方红一号、张衡一号、北斗三号、玉兔号月球车等伟大航天科技成就。
在展厅的核心区域,设有“地月系统”投影,通过实时交互直观地向观众展示地球构造、地月系统运行模式、我国主要在轨运行卫星等内容。
太空遨游体验
在展区入口,观众可以更换航天服,模拟太空环境下的“失重”遨游体验。不仅如此,观众还能亲自扮演操作员,按照指引完成火箭点火发射,直观感受航天科技、“触摸”遥不可及的深空繁星。
矗立的航天丰碑
数十年太空探索,几代人薪火相传。数字中国科技馆记录了钱学森、梁守磐、杨利伟、郭永怀、黄纬禄、孙家栋、任新民、屠守锷、刘洋等在航天领域的突出贡献,他们铸造了一座座丰碑,见证着我国的航天强国之路。
接下来,重启世界还将围绕中国科技馆推出更多内容,不断完善体验,让观众在真实沉浸式科普中感受中华民族数千年智慧与文化与现在科技的交汇融合。
底层引擎赋能,全民共创“文化元宇宙”
数字文化内容价值凸显,重启世界启动布局
疫情持续2年,在常态化防控下,线下、跨地区文化活动受到抑制,特别是偏远地区,青少年的文化体验进一步收窄,而现有的全景、视频、图文体验在真实性、沉浸感、互动性、自由度上远不及现场,符合时代特征的数字文化需求得不到有效解决。
元宇宙方兴未艾,但在大范围的研讨下,相关行业也对未来互联世界的生产、生活、消费、娱乐等场景进行了大胆构想。数字中国科技馆是重启世界打造的一个数字文化场景范例,以此为起点,重启世界希望联手用户,共同构建属于中国的未来数字文化版图,打造“文化元宇宙”。
元宇宙的终点尚未有定论,但业界早有这样的共识:元宇宙不应该是一家之作,也不仅为部分群体所用。重启世界对此深感认同,并致力于服务政府、企业、文化机构等各类组织,向其提供全套底层解决方案、引擎能力及运营支持。借此,政府可以保持在数字文化领域的引导力量,企业、文化机构、个体用户则成为数字文化活力担当,各方各司其职,“文化元宇宙”拼图将逐步得到完善。
作为中国本土最契合元宇宙理念的3D内容创造和互动体验平台,重启世界正在尝试利用基于自研物理引擎开发的编辑器,赋予所有人自由创造的能力,使其根据现实存在的北京典型文化空间创造文化互动体验场景,赋予线上场景媲美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线下空间的体验,让全国用户特别是青少年足不出户体验北京文化,以互动参与的形式了解首都历史、文化、科技发展,打造数字文化“名片”,助力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