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人民出版社的前身是中南人民出版社和中南人民文学艺术出版社。1951年1月1日,在新华书店中南总分店编审部、出版部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南人民出版社,社长由中共中央中南局宣传部秘书长刘祖春兼任。1952年10月1日又建立了中南人民文学艺术出版社,社长胡青坡,副社长兼总编辑郭安仁。1954年中南大区撤消,在中南人民出版社和中南人民文学艺术出版社调整合并的基础上,以中南人民出版社的干部职工和大部分中南人民文学艺术出版社的干部职工为主体,兼及中南工人出版社、武汉通俗出版社的部分职工,于同年9月1日组建了湖北人民出版社,社长梅关桦,副社长华夏。1955年,在湖北人民出版社第四编辑室的基础上,成立长江文艺出版社和群益堂(1990年撤消),作为湖北人民出版社文艺图书和通俗文艺图书的副牌。1982年11月,在湖北人民出版社科技技术编辑部、少年儿童编辑部、教育编辑部、《汉语大字典》湖北编辑部的基础上,分别成立了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作为湖北人民出版社的副牌。1984年,长江文艺出版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和湖北教育出版社先后开始独立经营。1985年1月,在湖北人民出版社原美术组的基础上成立了湖北美术出版社并独立经营。1993年,湖北辞书出版社独立经营。
半个世纪以来,湖北人民出版社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出版方向,在党的领导下,继承和发扬党的出版工作的优良传统,编辑出版人员广泛联系并团结省内外的专家、学者、科技教育工作者、作家和艺术家,编辑出版了大量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传播和积累科技文化知识,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图书。到2002年8月,湖北人民出版社共出版图书9800余种,总发行量达12亿余册(张)。这些图书在全省、全国及海外,有着广泛的影响,对湖北省和中国的经济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湖北人民出版社不仅出版了许多好书,而且通过学习和实践,造就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的编辑出版队伍,形成了严谨精细,求实创新,开拓进取的优良工作作风和“传帮带”培养出版事业后继人才的优良传统,使湖北人民出版社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出版工作者,为湖北省出版事业的发展准备了干部。先后有许多同志被调到其他部门和兄弟出版社,成为业务骨干和担负重要领导工作。
出版工作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水准和文明程度标志性的工作,需要一代又一代薪火相传,才可凝聚成辉煌的文明丰碑。曾有过的成就和荣誉,只是湖北人民出版社创业史上的一页。新的世纪,必将续写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