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校毕业生秋招新观察,东北能否老树发新芽?

2024-11-08 09:37:3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2020届毕业生秋招新观察,东北能否老树发新芽?

2017年,抢人大战拉开序幕,2018年走向高潮,等到2019年,竞争势头依然丝毫没有减弱。当下,城市间的“抢人大战”愈演愈烈。对于任何一个有“野心”的城市而言,人才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仅2019年,全国已有一百多个城市出台人才新政,有超30个城市陆续出台落户政策,百城抢人大战,竞争前所未有,高校毕业生作为规模最大的就业群体,成为“抢人大战”的焦点。随着秋招的全面收尾,中国大学生一站式求职网申平台梧桐果从区域、省市、学历层次等方面对2020届秋招季毕业生就业难度进行了分析,发现东北三省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老树发新芽?东北振兴,人才先行

从全国范围来看,就业难度指数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负相关关系,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就业难度指数越低。2020届秋招季毕业生就业难度指数平均值为1.04,这表明秋招季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基本持平。但是,东北、西北和华中地区都超过了平均值,其中东北地区以1.75的就业难度指数排在第一位;其次是西北地区,就业难度指数为1.34;华东地区就业难度最低,其就业难度指数仅为0.48,毕业生就业压力相对较小。

华东地区主要以东部沿海一带的省份为主,人口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也就相对较多,因此当地就业难度指数较低。反观东北地区,其经济结构依然以传统重工业为主,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掣肘经济转型升级进度,因资源枯竭、去产能、国企改制等造成的就业压力也较大,人才流失较为明显,进而导致当地经济逐渐衰落;另外由于东北地区高校数量相对较多,产业结构失衡导致对口专业招聘需求少,使得毕业生数量大于企业职位发布量,大批毕业生走出校门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因此就业难度指数也是居高不下,如何把传统“黑烟筒”变成引才“绿梧桐”,是东北能否转型重生的关键。

最难就业省份排名,东北独中三元

从2020届秋招季毕业生就业难度指数省份排名前十名中可以看到,辽宁就业难度指数最高,为1.87,成为全国最难就业省份;同样位于东北地区的吉林和黑龙江分别位列第二、第四,其就业难度指数分别为1.82和1.57;山西则以1.73的就业难度指数排名第三。

长期以来,就业难和招工难的矛盾困扰着企业和东北三省的人社部门,特别是在东北三省经济增速下滑的艰难时期,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低技能工种及传统行业再就业人员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而企业对生产工人的需求缺口越来越大。这看似一个剪刀差或者叫做结构性矛盾,而实质是企业没有核心技术、求职者集体期望过高和技能水平较低的矛盾。以辽宁省为例,就业市场对具有专业技能技术的劳动者求贤若渴,然而当前全省技能人才断层断档现象长期存在,高技能人才成长速度慢,高校毕业生外流严重,严重影响该省高技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造成就业难度指数的持续上升。

逃离北上广,毕业生更青睐新一线城市

如上图所示,一线城市凭借1.52的就业难度指数,成为2020届秋招季毕业生最难就业的城市线级;新一线城市就业难度指数为0.91,就业难度指数最小,毕业生最易就业;五线城市的就业难度指数排名第二,为1.39;二线城市就业难度指数为1.17,排名第三;四线城市就业难度指数1.08排名第四,三线城市就业难度指数1.03,排名第五。

以北上广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就业难度指数的攀升,与当地企业运营成本的增加有着一定关系,企业为降低成本,开始逐步向新一线及二三线城市转移,因此当地招聘需求量出现下滑,就业难度也随之增加;此外一线城市多为高校聚集地,当地毕业生数量众多,因此一线城市就业难度指数普遍较高。而新一线城市为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大了对创新型专业人才的招聘,加之成都、天津、西安等新一线城市相继发布人才引进政策,提供更多落户、住房、补助等,为企业招聘提供了更多便利,使得新一线城市对应届毕业生需求逐渐增加,未来或将成为一线之外求职者新归宿。那么沈阳作为东三省唯一上榜的新一线城市,其秋招季就业形势表现如何呢?

新一线城市南北方差异大,沈阳就业难度最高

通过2020届秋招季各新一线城市的就业难度指数排名来看,15个新一线城市中有10个就业难度指数在1以下,表明当地人才供给小于需求,其中苏州就业难度最低,其就业难度指数仅为0.65;其次是杭州、南京、成都、昆明,就业难度也相对较低;沈阳就业难度指数最高,为1.27。整体来看,北方新一线城市的就业难度指数普遍高于南方城市。

沈阳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新一线城市,是一座以装备制造业为第一支柱产业的城市,当地企业招聘时更青睐技能性人才,对于以高校毕业生为代表的高学历人才需求较低,招聘需求量不及互联网等新兴行业。虽然近年来加快了以机器人、IC装备、高端医疗设备、航天产业、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建设,但是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时间,短时间内供求失衡情况不会得到很好的缓解。

产业转型升级未完成,博士学历毕业生就业难度居高不下

从2020届秋招季各学历层次毕业生区域就业难度指数来看,在所有地区硕士学历的就业难度指数是最高的是西北地区,硕士学历就业难度指数为1.76,东北地区以1.74紧随其后;而就本科学历和博士学历而言,东北地区本科学历就业难度指数为1.27,博士学历就业难度指数为1.57,均为同学历最难就业地区。

东北三省在经济增长乏力和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的现阶段,求职者人数和企业需求之间既存在总量矛盾,也存在结构性矛盾,导致整体就业难度指数偏高。总体而言,东北三省的劳动供给仍处于高位,结构性矛盾主要来自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的就业弹性下降。东北三省近年来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推动装备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发展,传统行业用人需求持续减少,同时也出现了高技术人才需求旺盛与低技能人才过度供给之间的矛盾,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过快与人才培养效率较低之间的矛盾,造成就业弹性的下降,出现“无就业的增长”。另一方面,坐拥“中国麻省理工”哈工大等老牌名校的东三省,多年以来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博士人才,其意向岗位多为科研工作或进入高校执教,而东北地区科研机构、相关高校对于博士生的需求量较少,因此导致当地博士毕业生就业难度指数居高不下。

振兴东北,无论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还是全面深化国企改革,无论是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还是商业模式创新,都需要大量具有开拓精神、创新思维、先进管理能力以及专业技能的人才。“经济洼地”要吸引人才,就得拿出比“经济高地”更大的决心、魄力和诚意,要切实提高人才待遇,让人才有归属感、安全感,不仅为眼前的条件和待遇动心,更愿意为地方或企业长远的利益奋斗。而今朔风寒雪,东北必须咬紧牙关做好“筑巢引凤”工作,营造适宜人才发展的环境和土壤,有效形成“人才黏性”,才能真正为东三省注入新的发展活力,实现“老树发新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