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视力在个体身心发展方面的重要性,所以视力残疾对个体的影响不仅仅局限在视力方面,视力残疾还会影响到个体身体、运动、心理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一、视力残疾影响个体身体和运动的发展
个体动作的发展包括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发展,动作的发展受个体神经系统和身体发育顺序所制约,具有一定的规律,即由上而下、由大肌肉到小肌肉、由中间及四周的规律。个体运动功能的发展受神经、骨骼、肌肉发育的制约,同时也与环境、锻炼、教育、营养等外界条件密切相关。如果没有适合的环境、适量的刺激去激发个体的动机,个体不能自由地充分地进行活动,他们的动作发展就会受到阻碍。视力残疾个体由于受不到应有的视觉刺激,缺乏视觉模仿学习,他们的运动能力不能随着机体的成熟而自然地发展,因而出现了身体运动发展延迟的状况。
从有关研究来看,视力残疾的原因、年龄、程度、家庭环境(父母的育儿知识、态度、经济生活条件等)、个体作用于环境的积极性(是否好动)、伙食与营养状况、环境(体育设施、对体育锻炼重视)决定了身体的发展。但是,视力残疾只给盲生身体发育出现不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关键在于出现视力残疾后,个体活动、学习机会受阻的程度。如果给视力残疾个体创造适宜的条件,让他们参加有利身体发育的活动,在加上营养正常,就能避免不良的可能性。
个体动作发展除了大脑、神经系统、肌肉、骨骼、关节等生理因素的参与外,也是在与个体的知觉、动机、情绪等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发展的,并与知觉发展形成密不可分的连环。个体成长的环境(包括物质生活环境、特定的养育观念和方式等)会直接影响个体练习动作、获得动作反馈的机会,因而不仅影响动作发展的速度,而且影响特定动作的发展水平以及动作发展的顺序和倾向。个体面临的动作任务是动作发展的外部要求和动力,个体在当前感知环境内是否表现出某个动作,取决于环境对他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
视觉是个体最重要的感知觉之一,个体对外部世界的大多数感知信息都是由视觉提供的,与肌肉组织前庭器官提供的感知觉信息不同,视觉感受器提供的信息引发个体对自我动作的感知,并提供了姿势控制的重要信息。因此,虽然视力残疾与动作发展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对动作发展存在显著的消极影响。而动作发展的缺陷又对个体其它领域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