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随葬品“衣物疏”有什么用途?是什么东西?

2025-04-09 01:16:1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墓中埋入随葬物品的习俗,在中华文明中由来已久。古代下葬时候,为寄托思念,期盼逝者安息的心理,都会在墓中放入不少的随葬品。而衣物疏是古人放置于墓葬中的随葬物品清单。

衣物疏是从遣策发展而来的,遣策是战国时期先秦古人在丧葬活动中记录随葬物品的清单。遣策仅是随葬物品的清单而已,而衣物疏不仅详细地罗列随葬物品,而且具有鲜明的宗教含义。这反映了在西汉前期,从战国以来单纯记录随葬品目录清单的遣策中,逐渐发展出了一种希望通过地上和地下两个世界的官吏之间的行政手续移交,可以使死者在冥界过上与生前同样生活的观念。衣物疏实际上被当成一种冥界凭证,用以保障亡灵在冥界正当通行、居留和占有财物的权利。 

衣物疏是吐鲁番出土文书的一种。自魏晋南北朝至唐皆有发现。指陪葬的衣物清单,具有祈求冥福的性质。不过,衣物疏中所记陪葬衣物、金银具有很大的虚拟性 。

早在唐代的孔颖达曰“书者,谓条録送死者物件数目多少,如今死人移书也;方,板也。百字以上,用方板书之,故云书方也”上面这段话,就是说以前有种东西用来记录死者的随葬物件,现在这种物件被称为死人移书。 也算是对《礼记》这一块的注解。

总的来说,衣物疏由墓内遣册发展而来,在魏晋时期出现明显的南北差异,北方衣物疏由署名文书向过所文书演化,而南方文书的演化则由于史料的匮乏难以得出定论,但不可否认的是和死人移书相关。

古代为给逝去的亲人在下界的安稳,衣物疏是随葬习俗产物的一种 ,罗列物品清单。也算是给逝者寄托安息的美好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