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的特点有哪些?

如果我有书书就不用问人啦
2024-11-07 20:45:4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1、探测范围大:

航摄飞机高度可达10km左右;陆地卫星轨道高度达到910km左右。一张陆地卫星图像覆盖的地面范围达到3万多平方千米,约相当于我国海南岛的面积。我国只要600多张左右的陆地卫星图像就可以全部覆盖。

2、获取资料的速度快、周期短:

实地测绘地图,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重复一次;陆地卫星4、5为例,每16天可以覆盖地球一遍。

3、受地面条件限制少:

不受高山、冰川、沙漠和恶劣条件的影响。

4、方法多,获取的信息量大:

用不同的波段和不同的遥感仪器,取得所需的信息;不仅能利用可见光波段探测物体,而且能利用人眼看不见的紫外线、红外线和微波波段进行探测;不仅能探测地表的性质,而且可以探测到目标物的一定深度;微波波段还具有全天候工作的能力;

遥感技术获取的信息量非常大,以四波段陆地卫星多光谱扫描图像为例,像元点的分辨率为79×57m,每一波段含有7600000个像元,一幅标准图像包括四个波段,共有3200万个像元点。

5、用途:

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地质、地理、海洋、水文、气象、测绘、环境保护和军事侦察等许多领域。

扩展资料:

遥感技术的发展:

最近20年我国遥感发展迅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式发展,从原来传输型的卫星20米的分辨率到现在已经到了1米、0.5米、甚至于已可以发射0.1精度的遥感卫星,但在无控制精度只能做到300米,有控制精度3-5个像元,与国外差1-2个数量级。”

对我国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精确处理与智能信息提取的理论分析与关键技术攻关,基本解决了中国卫星遥感影像的高精度处理的几何问题与辐射问题,使我国光学遥感卫星应用能够满足国内外测图、土地调查、变化监测、国家灾害应急和国防安全等重大需求。

卫星影像的国产化从几年前的10%提高到目前的70%以上,为我国光学卫星遥感从“有”到“好”走向商业化、产业化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专家学者热议新时代遥感技术应用与发展

百度百科-遥感技术

回答2:

1.可获取大范围数据资料。遥感用航摄飞机飞行高度为10km左右,陆地卫星的卫星轨道高度达910km左右,从而,可及时获取大范围的信息。例如,一张陆地卫星图像,其覆盖面积可达3万多km2。这种展示宏观景象的图像,对地球资源和环境分析极为重要。

2.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由于卫星围绕地球运转,从而能及时获取所经地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最新资料,以便更新原有资料,或根据新旧资料变化进行动态监测,这是人工实地测量和航空摄影测量无法比拟的。例如,陆地卫星4、5,每16天可覆盖地球一遍,NOAA气象卫星每天能收到两次图像。Meteosat每30分钟获得同一地区的图像。

3.获取信息受条件限制少。在地球上有很多地方,自然条件极为恶劣,人类难以到达,如沙漠、沼泽、高山峻岭等。采用不受地面条件限制的遥感技术,特别是航天遥感可方便及时地获取各种宝贵资料。

4.获取信息的手段多,信息量大。根据不同的任务,遥感技术可选用不同波段和遥感仪器来获取信息。例如可采用可见光探测物体,也可采用紫外线,红外线和微波探测物体。利用不同波段对物体不同的穿透性,还可获取地物内部信息。例如,地面深层、水的下层,冰层下的水体,沙漠下面的地物特性等,微波波段还可以全天候的工作。

遥感技术所获取信息量极大,其处理手段是人力难以胜任的。例如Landsat卫星的TM图像,一幅覆盖185km×185km地面面积,象元空间分辨率为30m,象元光谱分辨率为28位的图,其数据量约为6000×6000=36Mb。若将6个波段全部送入计算机,其数据量为:36Mb×6=216Mb。为了提高对这样庞大数据的处理速度,遥感数字图像技术随之得以迅速发展。

目前,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地质、海洋、气象、水文、军事、环保等领域。在未来的十年中,预计遥感技术将步入一个能快速,及时提供多种对地观测数据的新阶段。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都会有极大的提高。其应用领域随着空间技术发展,尤其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发展及相互渗透,将会越来越广泛。

回答3:

不接触物体本身,用遥感器(航测仪,摄影测量相机等等)收集目标物的电磁波信息,经处理、分析后,识别目标物、揭示目标物几何形状大小、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技术。
如摄影测量,卫星遥感,激光成像等。
需要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微积分及一些相关软件(如ERDAS)等的基础知识和操作知识。对编程能力有一定要求,主要是对遥感图像进行处理。
武大遥感学院是这么教的。。。。。

回答4:

回答5:

怎么不给分、 高中地理课会讲,区域地理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