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禩福晋 其为安亲王岳乐之外孙女,父姓郭络罗氏(注:《清史稿》记为乌雅氏应为误记。)。岳乐为阿巴泰第四子,初封镇国公,因在战事上屡有建树,于顺治十四年晋为安亲王,卒于康熙二十八年。安亲王一家可算得上是朝中显贵,因之胤禩与郭络罗氏的结姻,亦在无形中拔高了他的身价,削弱了因母家地位卑微而产生的影响,为其在宗室中奠定了广泛的人缘基础。(注:以安王一脉在圣祖朝中后期的待遇来说,此说法貌似不成立)。 康熙曾于四十七年十月初四日有言:“胤禩素受制于妻……任其嫉妒行恶,是以胤禩迄今未生子”,然而,据《爱新觉罗宗谱》载,胤禩之子弘旺于“康熙四十七年戊子正月初五日寅时生,庶母张氏张之碧之女”,那么康熙帝十月初四日斥责胤禩时言其“迄今未生子”所指为何,或是指其未有嫡子?很奇怪的是这一子一女都是在康熙47年出生,胤禩27岁才有自己的子女,在当时也不太正常。当年积极参与夺嫡的胤禩不可能不让自己多子女,这之中有什么问题也不明。从现存史料中并没有找到关于胤禩嫡福晋善妒”具体行为”的记载。当时的弘旺已经出生。但这这句话从正面来看反而看出胤禩爱妻。 秦道然在雍正朝的供词中也提到胤禩府内的事俱是由福晋掌管的。但就算胤禩府内的事情都由郭络罗氏掌管,又何以显现郭络罗氏就是妒妇?泼辣呢?自古女主内,男主外,这是很正常。再说,郭络罗氏生母早卒,又不在父亲身边,反而是在外祖父安亲王岳乐身边长大。岳乐可能会因为怜悯郭络罗氏而加倍疼爱也不一定,但会造成性格泼辣吗?《清史稿》对其福晋的描写极少,其中比较能突显其性格的也只有一句:“封亲王命下,其福晋乌雅氏对贺者曰:「何贺为?虑不免首领耳!」语闻,世宗憾滋甚。”但这也不能就这样断言允禩就此怕了郭络罗氏。 而且根据《雍正朝起居注册》雍正四年正月二十八日:"令尔等前去将朕谕旨降与胤禩之妻,革去福晋,逐回外家。降旨于伊外家人等,另给房屋数间居住,严加看守,不可令其往来潜通信息,若有互相传信之事,必将通信之人正法,伊外家亦一人不赦。尔等回来后,再将此旨降与胤禩。嗣后,伊若痛改其恶,实心效力,朕自有加恩之处。若因逐回伊妻,怀怨于心,故意托病不肯行走,必将伊妻处死,伊子亦必治与重罪。” 从这可看出胤禩确实和八福晋感情好,否则不会以八福晋威胁胤禩。
皇八子原封廉亲王允禩
嫡妻郭络罗氏,正蓝旗人,和硕额驸明尚之女 成亲时几岁在各个史料上都未有记载。不过《康熙朝满文朱批》里倒是有八阿哥喜宴的记载,只是上面光有月份日子,没有年份。列下来,可以参考一下。
【内大臣明珠秦报八阿哥定婚宴情形折】
朱批:知道了。
内大臣明珠等谨奏:为奏闻事。
窃照本月二十日,奴才等赴八阿哥福晋之初定婚宴,陈列福晋之首饰、金、银、绸缎等物,逐项指教时,康王福晋跪曰:我之孙女于幼时为王领养,不料圣主指为阿哥福晋,本已喜之不尽,又蒙皇上赐物甚丰,叹喜不已,莫可言喻。等语。言毕谢恩。宴毕,康王福晋再次跪云:得饶圣主所赐克食,观看宫内戏子,我阖门蓬毕生辉,叹喜不已,死则往报我夫王也。等语。言毕谢。再康王、恪王、允敦贝子、吴尔占贝子率正蓝一旗诸臣、侍卫、官员等跪曰,我等理应以阿哥一方敬酒,反令我等入坐,赏赐克食。皇上此恩,我等断难承当,喜之不尽。等语。言毕谢恩。又康王福晋贡内戏子银四百两、外戏子银二百两,先是阿哥定婚宴从无收受敬贡戏子之物,故贡银俱末收纳。为此谨具奏闻。
内大臣明珠、内大臣海拉逊、多弼
【内大臣公坡尔盆等奏报八贝勒婚宴情形折】
朱批:知道了。
内大臣公坡尔盆等谨奏:为奏闻事。
窃照本月十三日,八贝勒婚宴毕,康王福晋跪曰:不料以我孙女蒙圣主指为阿哥福晋,啖食圣主之克食,又得观看宫内戏子,实乃惊喜不已,莫可言喻,死则往报我先夫王。等语。言毕谢。再康王、吴尔占贝子率正蓝一旗诸臣、侍卫、官员跪曰:我等理应向阿哥一方敬杯,反令我等坐食克食。皇上此恩,我等万难承领,且喜之不尽。等语。言毕谢恩。为此谨具奏闻。
内大臣公坡尔盆、散秩大臣苏永祖、内务府总管海拉逊。
《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 页1658—1659
ps:文中因为是满文翻译,所以把“安亲王”误译为“康亲王”,“外孙女”误译为“孙女”。
嫡福晋是郭络罗氏,是安亲王岳乐的外孙女,宜妃的外甥女。死后被雍正挫骨扬灰,很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