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削的主运动和进给运动各是什么

2025-04-13 16:18:40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一、主运动

是切除工件上的被切削层,使之转变为切屑的运动,是形成运动中的主要运动。

二、进给运动

是由机床或人力提供的运动,使刀具与工件之间产生附加的相对运动,加上主运动,即可不断地或连续地切除切屑,并获得具有所需几何特征的已加工表面。进给运动是机床的基本运动之一,对机床的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都有直接的影响。

扩展资料

进给运动是使工件切削层不断投入切削,从而加工出完整表面所需的运动,如车削时车刀的连续直线移动,牛头刨床刨水平面时工件的间歇移动等。一台机床的进给运动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通常,进给运动在主运动为旋转运动时是连续的,而在运动为直线运动时是间歇的。对于有一定加工范围的机床,其进给运动要求能够变速,以适应不同的工艺要求。当进给量级数较多时,通常采用等比数列作为进给量系列,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使用等差数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主运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进给运动

回答2:

主运动是车床主轴的转速(即工件的转速),进给运动是刀架的X,Y方向的进给运动。

回答3:

  工件旋转,车刀在平面内作直线或曲线移动的切削加工。车削一般在车床上进行,用以加工工件的内外圆

柱面、端面、圆锥面、成形面和螺纹等。
  车削内外圆柱面时,车刀沿平行于工件旋转轴线的方向运动。车削端面或切断工件时,车刀沿垂直于工件旋转轴线的方向水平运动。如果车刀的运动轨迹与工件旋转轴线成一斜角,就能加工出圆锥面。车削成形的回转体表面,可采用成形刀具法或刀尖轨迹法。
车削时,工件由机床主轴带动旋转作主运动;夹持在刀架上的车刀作进给运动。切削速度v
是旋转的工件加工表面与车刀接触点处的线速度(米/分);切削深度是每一切削行程时工件待加工表面与已加工表面间的垂直距离(毫米),但在切断和成形车削时则为垂直于进给方向的车刀与工件的接触长度(毫米)。进给量表示工件每转一转时车刀沿进给方向的位移量(毫米/转),也可用车刀每分钟的进给量(毫米/分)表示。用高速钢车刀车削普通钢材时,切削速度一般为25~60米/分,硬质合金车刀可达80~200米/分;用涂层硬质合金车刀时最高切削速度可达300米/分以上。
  车削一般分粗车和精车(包括半精车)两类。粗车力求在不降低切速的条件下,采用大的切削深度和大进给量以提高车削效率,但加工精度只能达IT11,表面粗糙度为Rα20~10微米;半精车和精车尽量采用高速而较小的进给量和切削深度,加工精度可达IT10~7,表面粗糙度为Rα10~0.16微米。在高精度车床上用精细修研的金刚石车刀高速精车有色金属件,可使加工精度达到IT7~5,表面粗糙度为Rα0.04~0.01微米,这种车削称为"镜面车削"。如果在金刚石车刀的切削刃上修研出
0.1~0.2微米的凹、凸形,则车削的表面会产生凹凸极微而排列整齐的条纹,在光的衍射作用下呈现锦缎般的光泽,可作为装饰性表面,这种车削称为"虹面车削"。
  车削加工时,如果在工件旋转的同时,车刀也以相应的转速比(刀具转速一般为工件转速的几倍)与工件同向旋转,就可以改变车刀和工件的相对运动轨迹,加工出截面为多边形(三角形、方形、棱形和六边形等)的工件。如果在车刀纵向进给的同时,相对于工件每一转,给刀架附加一个周期性的径向往复运动,就可以加工凸轮或其他非圆形断面的表面。在铲齿车床上,按类似的工作原理可加工某些多齿刀具(如成形铣刀、齿轮滚刀)刀齿的后刀面,称为"铲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