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她旋律激昂,音乐壮阔,气势磅礴,热情深切,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歌颂了黄河气势宏伟,历史源远流长。
诗中雄奇的想像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唱苦难与抗争,刻画黄河的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冼星海称赞它“充满美,充满写实、愤恨、悲壮的情绪,使一般没有渡过黄河的人和到过黄河的人都有一种同感。在歌词本身已尽量描写出数千年来的伟大黄河的历史了”。
《黄河颂》开篇明确“歌颂黄河”的主题,展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最后尾声部分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的精神。
作者简介:光未然,原名张光年,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湖北省光化县人。中共党员,1935年毕业于武昌中华大学中文系。早年从事抗日救亡文艺活动。1936年开始发表作品。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歌词《五月的鲜花》,组诗歌词《黄河大合唱》,论文集《风雨文谈》、《青春文谈》、《光未然戏剧文选》、《江海日记》《向阳日记》《文坛回春纪事》《光未然诗存》和一部诗歌集,论文《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学在阔步前进》等。1913年11月1日生日,卒于2002年1月28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河颂
作者歌颂黄河,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励中国儿童的爱国自豪感,号召中国儿童学习黄河的伟大而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背景: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了华北的土地,国家掀起了反日救国的高潮。诗人并没有和八路军军官一起赶往延安与黄河两岸的日本侵略者作战。
壮丽的山川,英勇的战士,强烈地感染了诗人。兴奋不已,光没有写一首诗(《黄河合唱》)。“黄河合唱”分为(八)乐章,“黄河之歌”为第二乐章。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
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黄河颂是诗人采用象征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气势磅礴,热情深切,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歌颂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表达了诗人通过赞美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表达了中华儿女的坚强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