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了一幅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
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首联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来抒情;
颔联写树写山,一派安详宁静;颈联中用几个动词“驱”“返”“带”“归”进行动态式的描写,以动衬静;尾联借典抒情,情景交融。全诗言辞自然流畅,风格朴素清新,摆脱了初唐轻靡华艳的诗风,在当时的诗坛上别具一格。
扩展资料:
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出自唐朝诗人王绩的《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下面四句写傍晚中所见景象:“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落日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条。在这静寂的布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村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前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适可而止。
每一层树木甚至连树上的每一片叶子都染上了秋天那灿黄的颜色,一座座山卵好像也随着那落日一起沉下来,田野的每一个角落都披覆着落日的余晖。牧人驱赶着自己的牛群返回到家中,想必他的妻儿早已在门前向远处张望,繁忙了一天的猎人牵着自己拖着猎物鸟兽的马儿回家。
描绘出萧瑟恬静的秋天黄昏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