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的“心”确指什么?你认为呢?

2025-04-15 04:32:1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心就是与生俱来的天性,或者说本性;它与后天习得的知识经验相对立。这是王阳明心学大厦的基础。心学有三大核心思想:1.心即理(价值存在)2.知行合一(价值判断)3.致良知(价值归宿)。三者是必然的递进关系。“心即理”,即本性与天理是一体的,理之所以成为理,根本就在于被本心所接受,如果不接受,我心与理便没有联系,这个理与我何干?同理宇宙万物皆是如此,首先我们承认事、物、理都是客观存在的,但与我无关,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人们常把心学归位主观唯心主意是不恰当的,它只是从心与理联系的角度论述了心与理的关系。

回答2:

王阳明“心学”的“心”指的是一个人的思想、观念。一个人的行动由他的思想、观念所驱动,对一件事的看法由他的思想、观念决定,不同的看法采取的态度和行动、措施不一样,其结果自然不一样,人生也自然不一样。因此在王阳明来看,一个人的世界就是他的心来决定的,同一件事情每个人的看法不一样,根本的原因是他们的思想、观念不一样,而一个人的思想、观念又由他的成长过成、生活习惯、学习、朋友、家庭所左右甚至决定,因此这个世界上哪怕是双胞胎,其思想也不会相同,从而决定他们命运的不同。

回答3:

心即是天道自然之理,就是天理。很多人说是天性。我认为说天性和本性都还不够准确,因为从人之本性去理解不够圆通。王阳明认识本心的过程是通过格物,格物致知就是认识心与物的关系。也就是内和外是什么关系。认识物的过程就是认识本心的过程。认识天然之道,天道无私。天道不会刻意有所选择,天道对于善恶都能包容。而人则会有选择的去做,主观的分别好跟坏。所以离天道就会远,也许有人说了,那我不分别好和坏,什么事都做就是天道了嘛?非也!你虽然不分别,但你内心还是有分别,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所以你那么想还是未离善恶。善恶一直在你心中有所分别。这种分别还是你自我之心,从我去论事和所见。“天道无私邪”也就是天道不会先有一个我,立了这个我本身就是错误。所以你才会知道什么会对自己有利,由此先产生了对立法,这就离天道越来越远,所以是永远不可能成为圣人的原因。

回答4:

“心”只有一个,即每个事物所对应的本质属性只有一个,这就是事物本质的唯一性。一个事物不可能有二个本质特性。二是说没有被人的感知和描述所歪曲而自然存在的本质属性就是“道心”,也就是不依人的意志客观运行的规律和事物的本质属性就是“道心”。当人心(人的感知)正好与事物的本质相符时,也就是探知了“道心”。而恰如其分地得到“道心”的感知(人的感知),就是人之道心。假如并没有正确了解事物发展的本质,却自认为已经了解了事物的本质,这就是“伪假的人之道心”,称之为“人心”。因此,王阳明说,事物其实没有三心,只有一心,

回答5:

“心”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身的主宰;第二层,是个情感思考主体,具备情感、判断和选择的功能。因此,“心”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尽管“心”很重要,我们却无法去感知它的存在。我们只能感觉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思考,但是却无法感知“心”本身。因此,“心”的存在事实上是一个逻辑推导的结果,而非直接感受和观察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