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怎样放回大自然

2025-03-31 21:00:1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影响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的探究实验是初中生物教材中的第一个学生探究实验,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究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能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是上好课的关键。因此,安排以生活常识的探索来引入,使实验教学贴近生活,服务社会,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完成“自主设计――探究实验――表达交流”等的过程,在积极思考,认真实践,勇于表达与交流中,体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获取知识,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科学方法。正确理解科学本质,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发展创新精神。
探究过程:
1、课前准备:各小组学生收集有关鼠妇知识的资料,并在家属区或教学楼周围等鼠妇活动的地点进行观察、寻找,捕捉10―16只,增加对鼠妇的感性认识。
2、提出探究问题:各小组同学从捕捉鼠妇过程中已经了解到鼠妇喜欢生活在花盆、石头、枯枝落叶等下面的阴暗环境,拿开遮盖物时,鼠妇四处乱窜,马上就跑掉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学生自然会想到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进而提出探究问题: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吗?鼠妇的生活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3、作出假设:(学生思维活跃,作出种种假设)根据鼠妇的生活环境作出假设,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可能是什么?可能有光、水、温度、食物、人的活动等因素。
4、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学生分组讨论,团结协作,共同设计实验方案。在课堂上主要针对光、水分、温度这三个因素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各小组的实验方案,各具特色,讨论很激烈。(学生的求知欲完全被激发起来)
列举课堂上学生设计的部分实验方案:
可以证明鼠妇是否喜光的方案:
(1) 用一个纸盒,里面均匀地铺撒一层湿土,一半用不透明的物体(如:书本)遮住,另一半不遮,然后把鼠妇放入,每边5、6只,过会儿,看哪一边的鼠妇多。
将矿泉水瓶平放,瓶内放些湿土,一半用深色纸包上,另一半透明,把鼠妇放入,每边5只,过一会儿,看哪边的多。
(2) 在纸盒内放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每边放5只,一边用手电照,一边不照,过一会儿,看哪边的鼠妇多。
(3) 用牛皮纸信封遮阴,把培养皿放进一半,转动培养皿观察.
可以证明鼠妇是否喜适宜温度(较凉爽)的方案:
(1) 在一个铁皮盒子中铺上一层湿土,将10只鼠妇放在中央位置, 然后用点燃的蜡烛对着一边的盒底加热一段时间(注意掌握距离,不能伤害鼠妇),观察鼠妇活动情况,最后看哪边的鼠妇多。
(2) 用较硬的草稿纸临时叠起一个盒子,里面放一些土,把10只鼠妇放在中间位置,用冰块在盒子底部一边降温,看鼠妇的活动情况。
(3) 在一个纸盒中,一半放常温下的湿土,另一半放在冰箱中冷冻过的湿土,然后将10 只鼠妇放在两种土的中间,最后看哪边的鼠妇多。
可以证明鼠妇是否喜湿的方案:(学生兴奋不已,跃跃欲试)
(1)在文具盒中,一边放松软的湿土,一边放干土,将10只鼠妇放在两种土中间,过一会儿,看哪边的多。
……
总之,在方案设计上既受到教材的启发,又在教材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和超越,通过横向 交流,集思广益,初步设计出实验方案。教师再帮助学生补充、完善,使实验设计更具科学性,增强可行性。
当学生分别汇报经改进后的合理又有创新的实验方案时,教师则用富有激励性的语言和赞赏的眼神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热情和创新意识。
在课堂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建议由不同的小组来完成以上三个探究,然后再通过各小组对不同实验的交流,让全班同学知道光、水分、温度等环境因素对鼠妇生活具有影响。
5、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各组交流观察的实验现象,汇总实验记录。尽管各组所用的方法不同,但各组的实验结果基本相同:大多数鼠妇跑到了遮阴处。从而学生归纳出最终结论:影响鼠妇分布的因素有光、水、温度等,甚至证明出光与水这两个因素中,光的影响更大一些。(学生的能力不可小视。)
实验结束后将鼠妇如何处理?引导学生将鼠妇放回大自然,培养学生关爱生物的情感。借此实验还能说明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应用发散思维思考并解决相关的生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