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这样做是“自污”,自己毁坏自己的名声,而害怕他在民间威望过重的刘邦自然会因此非常高兴。自古以来,做人臣子都是最难的一件事。如果做得不好,君主看不上你;如果做得太好,又担心你功高盖主。萧何就是如此,在处理政务期间,他深受百姓爱戴,威望极高,因此引起了刘邦的忌惮。
黥布谋反后,刘邦亲自率兵去追击他,而在这期间不断派人回来问萧何的意见。如果是一般的人,可能以为这是君王器重自己的表现,但是刘邦征战天下,萧何却没有立过战功,为什么还需要问他的意见呢?因此有明眼人向萧何提出建议,认为他现在已经离灭族不远,之所以刘邦不断问他意见,其实就是怕他在关中作乱。既然如此,不如大肆兼并土地来毁坏自己的清誉,这样的话可以让帝王心安。
萧何依言而行。等到刘邦回来,有数千名百姓向他状告萧何所做之事,而刘邦则笑着说:“相国就是如此利民的吗?”随后把百姓状告萧何的状纸都丢给萧何,让他自己去向百姓道歉。萧何这样做是不是杞人忧天呢?后面发生的一件事,说明了他此举的明智。
萧何向刘邦建议开放上林苑,让百姓入内耕种,这是利民之事。而刘邦的反应则是非常愤怒,认为他是受了商人的贿赂,才会有此建议,将他下狱囚禁,最后还是因为他人的求情才将萧何放出来。被释放之后,萧何赤着脚入朝向刘邦谢罪。一代人杰,落得如此窘迫的下场,帝王心术,果然难测。
刘邦心中清楚萧何为人,因此才敢将自己的后方放心交给他。萧何所做一切均是从长久发展的角度考虑,这让刘邦很是开心。
萧何因诚信谨慎守受到器重,与曹参、韩信一起征伐。天下平定后,顺应百姓痛恨秦法的心理,依民心所向重新开始,二人同心,于是海内得以安定。
刘邦之所以高兴是因为他清楚萧何的为人,所以很放心把后方交给他打理,他也知道萧何所做的一切都是从长久发展的角度考虑,因此不仅不愤怒反而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