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证明,卫片执法检查作为一种新的执法监管手段,为及时发现、制止和查处各类土地违法行为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也为更加准确地评价一个地区的土地管理秩序提供了客观、公正的依据。将遥感监测应用于土地执法监察,是执法监察工作方式的重大创新,也是执法监察工作由被动走向主动的重要转变。十年的实践证明,卫片执法检查已经成为执法监察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在发现、查处和遏制土地违法方面已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变被动为主动,提高了执法效率 卫片形象直观、覆盖范围大、真实性强,对土地利用情况一目了然,对违法用地看得清、找得准,是对土地执法巡查的有效补充,极大地提高了违法用地的发现率。卫星遥感监测作为一种重要手段,与土地执法巡查相结合,可以做到全方位、最大限度地发现土地违法行为,特别是能够及时发现因执法监察工作不到位而隐漏的土地违法行为和因交通不便不易通过巡查发现的土地违法行为。同时,由于卫片执法检查可以较全面地反映一个地区的整体情况,根据卫片反映的被监测地区土地利用、开发情况,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部门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监督检查,有效地提高了执法效率。卫片执法检查改变了过去仅仅依靠群众举报、媒体曝光、脚跑眼看等传统被动的执法手段,逐渐形成了国土资源“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立体监管体系。
警示震慑违法,提高了执法效能 卫片如同“天眼”,通过卫片的“火眼金睛”,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情况一览无遗,违法用地无从隐藏,对违法用地者起到了强大的威慑效应,卫片执法检查与个案查处相比,执法的效果更为显著。卫片能使国家和省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及时掌握土地变化状况,对土地违法者产生强大的震慑作用,使一些地方不敢再存侥幸心理。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国家对土地问题越来越重视,土地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卫片执法检查已经引起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由开始的不太了解、不太关注到现在的触动很深、警觉性很高,很多地方在2009年度开展卫片执法检查时,都是由政府领导挂帅,由政府出面组织部署,将部门工作上升为政府行为,不仅增强了地方政府依法管地用地的自觉性,也对加强和提高全社会依法用地的意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近五年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的结果看,违法用地比例已呈逐年下降趋势。以违法占用耕地的面积比例为例,2006年度违法占用耕地的面积比例是48.5%,2007年度是34%,2008年度则是14.4%,2009年度为11.7%,2010年度为11.29%,下降幅度较大。
通过补漏纠偏,改进了管理制度 近年来,国家在批地、供地等土地管理和利用方面出台了新的政策和要求,通过卫片执法,促进了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促进了地方报批用地的积极性、规范性和及时性。同时,由于卫片执法检查可以较准确地反映一个地区土地利用的总体情况,通过对检查情况的分析,可以发现土地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更具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漏纠偏,完善政策,改进管理,加强指导,促进土地管理工作深入到位。
推动建立机制,落实了共同责任 通过卫片执法检查,不仅促进了对违法用地的整改查处,而且还促使地方政府举一反三,着眼执法监管长效机制建设。特别是从2007年度开始,依据卫片执法检查的结果,对违法违规用地情况严重的城市实施约谈,由国家土地总督察与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面对面地沟通情况,面对面地开展督察、提出预警,面对面地商议整改和查处工作,效果很好,促使地方政府狠下决心,痛下硬手,推动共同责任机制的完善,以制度建设来巩固卫片执法检查的成果。卫片执法检查在推动各地建立完善共同责任机制,变国土资源“一家管、大家用”为“大家管、大家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