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之修辞手法
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我们在初中阶段需要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七种,教材中常出现的还有对偶、互文、借代、引用、反语等
中考链接
《考纲》:“借助常用的语法修辞知识理解文章的重要语句,体会它们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考试题型主要有判断(选择题)、辨析其表达作用(参考阅读)、仿写或续写修辞句。通过仿写的形式考查修辞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是近年中考的一大趋势。
修辞的基本表达效果
比喻 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拟人 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夸张 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排比 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反复 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
设问 提醒人们思考,或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反问 增强语气。
复习之记叙文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精析考纲要点:
1、整体感知,分清要素、人称、线索、顺序。
2、理解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作用。
3、分析层次,理解内容,明确详略,归纳中心。
4、品词赏句,理解关键性词句的含义及作用。
5、欣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现手法等。
答题总原则
一、浏览考题,整体感知
二、缜密审题,明确要求
三、局部探索,深入品读
四、整体检验,确保准确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的人称及作用:
1、第一人称:以“我”、“我们”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
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第二人称:出现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中,出于直接抒情的需要。但记叙文通篇一般不采用第二人称。
作用: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感情的交流,有利于直接感染读者。
3、第三人称:指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把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
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便于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文章主题。
记叙文的线索:
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络,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
可以作线索的大致分六类:
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如《白杨礼赞》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贯穿全文。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清兵卫与葫芦》以清兵卫一直喜好葫芦、收集葫芦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山米与白鹤》、以山米对外祖父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小男孩》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即以他的行踪为线索 。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找线索的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等。
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的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在叙事过程中插入与中心思想有关的事件 。)
作用:对主要情节和人物描写起补充、铺垫、衬托的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理解描写、议论、抒情表达方式的作用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进行精描细刻。描写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可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能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主题。社会环境描写交代背景、能揭示人物思想产生和导致事件结局的社会根源。
议论: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直接对叙述内容发表见解、判断、表明态度,点明或深化主题,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抒情: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抒胸臆,表达强烈的感情,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给读者强烈的感染和震撼。
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技巧:
1、分析文章标题;
2、分析文章的结尾;
3、分析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
4、结合概括各段大意的基础上归纳中心;
5、有些文章比较复杂,必须从多方面入手,综合分析,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中心。
关键句子的理解
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
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
③总结全文的句子;
④引用的句子;
⑤起承转合的句子
重点语句的作用
一般可从两方面考虑:
一从结构上,
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
二从内容上,
常有:A开篇点题,B设伏笔、C作铺垫、D深化中心、E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
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这类试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
(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
(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
(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
(6)、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
(7)、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
(8)、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答题套路:
(1)表达时最好要有标志性语言。在答题时可以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2)、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
(3)、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 。
复习之说明文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只有抓住它,才能说明这一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
说明文的三要素:
被说明事物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说明文常见的三种顺序: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文常用的三种方法:
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
说明方法作用常见答题模式:
1、举例子:用例子(要点出是什么例子),具体生动地说明了…特征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列数字:准确、严密地说明了……特征,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3、作比较:把……和……相互比较, 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能不能删?” 方法归纳
1、表态:不能删。
2、定性(什么上的限制)+(替换法)解词或解释句子。
3、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分析引用古籍或名言的目的:
先要理解所引古籍或名言的含义,现联系说明的内容,看看这两者间有何内在联系,就能领悟其引用的目的了。
作用:在文章开头叙述故事,其目的往往是为了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或者是为了引出说明对象。
在文章或段落中间叙述故事,往往是为了增强说明文的可读性,同时也为了说明事物的来源或作用。
认真地阅读文章以及题目所涉及的一切材料,从中得出自己的观点,还要注意语言的表达要符合题目要求。
\ 常见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作假设等12种。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举例子(举例说明法)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法。
例如:《向沙漠进军》一文中,就举出了新疆和内蒙古沙荒区治沙成功的事例,说明“沙漠是可以征服的”。
运用举事例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适量性。
(2)作引用(引用说明法)
引用说明法:也叫引资料。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可使说明更具说服力。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传说,谚语俗语,诗词句等。充当说明的内容或依据来说明、介绍事物。
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就引用了唐朝张嘉贞的话,说明赵州桥的设计和施工巧妙绝伦。
(3)作比较(比较说明法)
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例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中,为了说明宴会厅的建筑面积,作者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有五千个席位的宴会厅又是另一番景象。它的面积有七千平方米,比一个足球场还大,设计的精巧也是罕见的。”
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4)列数字(数字说明法)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例如《死海不死》一文中说明死海的长、宽、深的文字。《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中,也用一系列数字来说明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宏伟的建筑之一。
(5)分类别(分类说明法)
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从单方面不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
运用分类说明法,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事物和事理的不同方面分别加以说明。
(6)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编辑本段(7)摹状貌
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
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的 “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注意 摹状貌与打比方是有区别的,简单来说:只要不是明显的比喻,或者只是单一的比喻,一般归入“打比方”中。
编辑本段(8)下定义(定义说明法)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有时为了突出事物的主要内容和主要问题,往往用简明扼要的话给事物下定义,使读者对被说明对象有个明确的概念。例如《统筹方法》一文中,作者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给统筹方法下定义:“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语言简明、扼要、准确。
下定义的时候,可以根据说明的目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有的着重说明特性,如关于“人”的定义;有的着重说明作用,如关于“肥料”的定义;有的既说明特性又说明作用,如关于“统筹方法”和“应用科学”的定义。
编辑本段(9)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定义法和诠释法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区分呢?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诠释。
例如,“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句话,改成“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是人”,意思不变。“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这句话,如果改为“云中形成的固态降水物是雪”就不成。由此可以辨别,前一句是定义说明,后一句是诠释说明。
编辑本段(10)画图表
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一篇说明文单用一种说明方法很少,往往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一方面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选择的自由。是采用一种说明方法,还是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是采用这种说明方法,还是那种说明方法,可以灵活,不是一成不变的。
编辑本段(11)作假设
假设说明即用假定的环境来预设将出现的状况说明事物的方法。用自己的假设来更好的诠释文章的意境,使文章更加生动。
例如《太阳》中:“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霜雨露,没有草木野兽,自然也不会有人。”这就强调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