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动为纲、素为常、酒少量、莫愁肠”。适量饮酒,可以强心提神、助气健胃、消除疲劳、促进睡眠;现代医学认为,酒的主要成份是水和乙醇(酒精)。酒精进入人体,可以引起血管扩张,脑血管扩张后血流量增加,可使大脑兴奋,疲劳感消失。由于酒对味觉、嗅觉的刺激作用,可以反射性的增加呼吸量和增进食欲。还有人研究推测,饮用少量酒可以提高血液中的高密度蛋白质和降低低密度酯蛋白水平,因而可以减少因脂肪沉积而引起血管硬化阻塞的机会。 黄酒是一种低度酒,其热量如加饭酒可供热量120千卡/100毫升,饮6两(300毫升)等于吃2两米饭或3两馒头。黄酒中蛋白质为1.2—1.6/100毫升,含有18种氨基酸及大量维生素B族,对妇女美容、老年人抗衰老更为适宜。 葡萄酒也是一种低度酒,一般12°—16°,维生素含量很丰富,并含有锰、锌、钼、硒等微量元素。科学家分析葡萄酒中含有白藜芦醇,具有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作用。每天喝200毫升红葡萄酒能降低血浆黏度使血栓不易形成,预防动脉硬化。 啤酒是一种酒精性饮料,每升热量为400千卡,其中一半来自酒精成分,一半来自糖分。一升啤酒热量相当于200克面包或500克马铃薯或45克植物油。啤酒中也含有氨基酸、维生素等,啤酒的代谢较快,易使人发胖,饮用过量会破坏细胞功能、产生乙醇中毒,高血压、冠心病者不饮为佳,糖尿病者按医生指定后再饮,并且不能空腹饮。 白酒的主要成分为酒精和水,乙醇含量愈高,酒度愈烈,对人体危害愈大。1克乙醇供热能5千卡,饮适量的白酒,使循环系统发生兴奋效能。有失眠症者睡前饮少量白酒,有利于睡眠,并能刺激胃液分泌与唾液分泌,起到健胃作用。白酒有通风、散寒、舒筋、活血作用,如红花酒治血瘀性痛经症,龟肉酒治多年咳嗽,蛇血酒补气养血等。 同时,合理饮酒应做到: (1)多饮鸡尾酒,少饮白酒 (2)不要空腹饮酒 (3)饮白酒时不要同时饮碳酸饮料(如苏打水、可乐、雪碧等) (4)酒后喝蜂蜜可以有效缓解头痛。蜂蜜成份中含有一种果糖,可促进酒精的分解吸收。 酒精的化学名称为乙醇,是高热量无营养的化合物。酒进入胃,95%的酒精在胃分泌的乙醇脱氢酶作用下,变为乙醛,再与乙醛脱氢酶相氧化,变为乙酸,最后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放出热量,使人周身发热。 但人体中乙醛脱氢酶活性强弱不同,40%-50%的东方人乙醛脱氢酶活性弱或缺少此酶,因而乙醛分解不了或分解很少,致乙醛在体内蓄积。如血中含量达0.1%,人会失去自制能力;达0.2%时,人就会烂醉。乙醛在体内不能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在体内越积越多,便会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 乙醇进入人体后,大约有95%的乙醇被氧化成CO2和H2O,其速度为175mg/(Kg�6�1h)。 60度的白酒:它的密度是0.90916,比重系数是1.774。经过换算可知:70公斤重的人每小时可喝60度的酒为21.7毫升(约半两)。 现在社会上几乎找不到60度的白酒了,我们按48度的白酒进行测算,看70公斤重的人能喝多少?(48度的比重系数是2.278) 它的答案是:70公斤重的人每小时可喝48度的白酒为32毫升(约6钱)。 就是说,在三个小时之内,喝不超过2两的48度白酒,基本上算是适量(特殊人群可要除外)。
不管什么东西都有一个量,在这个量的范围内有过好处的,但是过了那个量不但没有好处还是有坏处. 1.酒精对健康有好处 适度饮酒能减轻心脏患病的危险 适度饮酒也许能有助于防治心脏病。以前科学家们认为只有红葡萄酒能给身体带来好处,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啤酒、白酒以及白葡萄酒也可以增加体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如果你很担心自己的腰围,那么白葡萄酒会是你饮用酒类的选择。一周饮用六杯白葡萄酒的人,比起一周喝六杯以上其它酒类(啤酒、白酒)的人来说,腰围通常要小些。完全不沾酒的人,腰围的大小处于前两者之间。 和其他酒类比较起来,饮用葡萄酒的好处据说是跟饮酒者自身有关。葡萄酒的爱好者大多是不吸烟的人,他们只喝适量的酒,而且受过好的教育。在法国,大多数时候人们是在吃饭的时候喝点白葡萄酒,用餐时包括食用大量的水果蔬菜。法国文化信奉一种低压力的生活方式。换句话来说就是饮用葡萄酒也许可以降低患上心脏病的机率。 2.到底饮多少酒才算适量?2003年12月,华盛顿的国际酒政策中心对不同国家确定的标准饮酒量是,英国人每天为8克,美国人14克,但日本人可以饮19.75克,并证实每天1至2次少量饮酒可使心血管发病率降低20%到30%,但这只是针对年龄在45岁至55岁的群体。如果有人相信,从年轻时靠酒精来保护心脏那只会适得其反,因为到底喝多少酒才算适量,迄今尚无固定标准。据报道,许多人对媒体报道适量饮酒有益健康的说法持不满态度。专家认为,至于一个人每天喝多少酒应当由医生来规定,因为每一个人的身体状况都不一样。
满意请采纳
没有好处,酒精会伤脑伤胃伤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