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说是谁提出的

是谁啊,托什么的
2025-04-07 00:22:31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地心说 地心说的起源很早,最初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经亚里斯多德完善,又为托勒密进一步发展成为一个盛行于古代欧洲1000多年的宇宙学说体系。 亚里士多德的地地心说认为,宇宙是一个有限的球体,分为天地两层,地球位于宇宙中心,所以日月围绕地球运行,物体总是落向地面。地球之外有9个等距天层,由里到外的排列次序是:月球天、水星天、金星天、太阳天、火星天、木星天、土星天、恒星天和原动力天,此外空无一物。上帝推动了恒星天层,才带动了所有天层的运动。人类居住的地球,则静静地屹立在宇宙中心。 公元140年前后,天文学家托勒玫全面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将地心说发展到了极致,成为盛行的经典。他利用前人积累和他自己长期观测得到的数据,写成了8卷本的《伟大论》。书中把亚里士多德的9层天扩大为11层,把原动力天改为晶莹天,又往外添加了最高天和净火天,其主要观点如下: 地心说简图 第一,地球位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转。 第二,行星的运动要比太阳、月球复杂,每颗行星都在一个称为“本轮”的小圆形轨道上匀速转动。而本轮中心则在称为“均轮”的大圆轨道上绕地球匀速转动,地球并不在均轮圆心,它与圆心有一定的距离。 第三,恒星都位于被称为“恒星天”的固体壳层上。日、月、行星除了上述运动外,还与“恒星天”一起,每天绕地球转一圈。 托勒密的并不反映宇宙实际结构的数学图景(图4-4),却较为完满的解释了当时观测到的行星视运动情况,并取得了航海上的实用价值,从而被人们广为信奉。 它之所以占统治地位长达1000多年,是有它的优点和历史原因的: (1).星体绕着某一中心的匀角速运动,符合当时占主导思想的柏拉图的假设,也适合于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易于被人们接受。 (2).用几种圆周轨道不同的组合解释、预言了行星的运动位置,解释了行星的亮度变化,这与实际相差很小,相比以前的体系有所改进。 (3).地球不动的说法,对当时人们的生活是令人安慰的假设,也符合基督教信仰。 地心说天球 地心说是世界上第一个行星体系模型(图4-5)。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托勒密提出的行星体系学说,是具有进步意义的。它既肯定了大地是一个悬空着的没有支柱的球体,又从恒星天体上区分出行星和日月是离我们较近的一群天体,这是把太阳系从众星中识别出来的关键性一步。但是,这个宇宙说基本是一个描述太阳系的学说,也并不符合实际。托勒密本人也声称他的体系并不具有物理的真实性,而只是一个计算天体位置的数学方案。至于教会利用和维护地心说,那是托勒密死后一千多年的事情了。托勒密的宇宙学说同宗教本身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提出日心说的被烧死了

回答2:

地心说最初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后经亚里士多德、托勒密进一步发展而逐渐建立和完善起来。 日心说说哥白尼提出的。 谢谢采纳!

回答3:

地心说的起源很早,最初是由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公元140年前后,天文学家托勒密进一步发展了前人的学说,建立了宇宙地心说。

回答4:

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有力打破了长期以来统治地位的“地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