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流体力学知识解释飞机产生升力的原因

2025-04-15 14:39:23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首先,飞机的升空是靠的空气动力,它和气球飞艇靠空气浮力升空不同。气球和飞艇是由于比重比空气小,受到空气向上的浮力升起来的。

由于飞机的比重比空气大很多,静止的飞机是不能升空的,只有当它动起来而且达到一定的速度才能飞离地面;就是直升飞机,也靠的是空气动力,也需要它顶上的旋翼旋转到一定的速度,才能升空。

其次,所谓飞机动起来,无非是要求飞机与空气有一个相对的速度。鸡毛静止时,如果没有风也是飞不起来的,鸡毛能飞起来是因为风吹过来,也就是说鸡毛与空气有一个相对速度。由此思考,一个物体所受的空气动力,物体运动空气静止和物体静止空气以同样的速度流动,是没有区别的。

也就是说,让物体以速度V 在静止的空气中运动所受的力和物体不动,空气以速度v 运动所受的力是一样的,基于这个道理,人们才发明了风洞,使空气在风洞中以一定的速度流动,把物体的模型固定在风洞里去测量它的受力状况。

扩展资料

最早进行升力实验的是英国人乔治·凯利 (George Cayley,1773-1857)。在他之前,人类几千年世代向往像鸟一样的飞翔,不过在想象中的实现技术上,飞翔也会像鸟一样的靠翅膀的扑动来飞起。为此达·芬奇还做出了具体的设计。凯利则开辟了另外一条途径。

乔治·凯利幼时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但他自幼好学。他的自然科学知识主要来自一位家庭教师,是当时的有名数学家乔治·瓦克,瓦克很喜爱凯利的聪明好学,便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在乔治·凯利10岁时,他听说法国有人利用气球升空成功,从那时便对航空产生兴趣并且一心向往。凯利也像达·芬奇一样,从小就对鸟的飞行进行了大量的观察,他最早认识到鸟的翅膀同时具有产生升力与推力的功能。

大约在1796年,他仿制和改进了中国的竹蜻蜓。之后他对竹蜻蜓的兴趣一直保持到晚年,在25岁的时候,曾根据竹蜻蜓的原理设计了一架直升机。据凯利后来说,这个直升机进行过多次成功的飞行。后来凯利还设计与制造了一架滑翔机。

当时凯利能够使用的实验装置是在若宾 (Benjamin Robins,1707-1751) 所设计的如图所示的悬臂机。不过在他之前这种悬臂机主要是用来测量物体运动的阻力的。

实验时,将模型固定在悬臂的端部,当悬臂旋转时,由转速和悬臂的长度可以计算出模型的速度,在悬臂达到匀速旋转时,同时由驱动悬臂旋转的重物就能够计算出模型所受的阻力。

不过,它有一个缺点,就是当悬臂旋转了一些时间之后,空气或水会随着悬臂一同旋转,这样会使实验的精度大受影响。

回答2:

气流被机翼分为上下两部分,由于机翼横截面的形状上下不对称,在相同时间内,机翼上
方气流路过的路程较长,速度大;而下方路程较短,速度校由于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因而机翼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这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回答3:

飞机机翼上面是弧形,下面是直线型,然后空气从机翼上面走的速度会快,因为弧形路径长,空气在上面走的速度快,所以机翼上面气压小,机翼下面气压比上面大,就有一个向上的升力

回答4:

伯努利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