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安民:曹操之侄,在宛城之战被杀;
2、单子春:魏国琅牙太守,曾誉年轻时的管轲为“神童”;
3、辛宪英:辛毗之女;
4、尹大目:魏国殿中校尉,曹爽亲信;
5、傅士仁:关羽部将,投降东吴;
6、郭攸之:蜀汉大臣,“贞亮死节之臣”;
7、黄承彦:诸葛亮岳父;
8、刘元起:刘备之叔,曾资助青年刘备;
9、刘德然:刘元起之子;
10、裴元绍:欲夺赵云战马被杀;
11、孙尚香:刘备夫人;(这个有待考证,志只有孙氏一称,而又有孙仁一说。)
12、程远志:黄巾军将领,被关羽所杀;
13、韩吕子:袁绍部将,在乌巢被杀;
14、胡车儿:张绣部将,偷走了典韦的双戟;
15、胡赤儿:董卓女婿牛辅的心腹,杀死牛辅投吕布反被杀;
16、蒋义渠:袁绍部将;
17、李春香:黄奎之妾,黄与马腾定下诛曹之计,被她出卖,反为曹所斩;
18、刘子扬:鲁肃同乡;
19、娄子伯:隐士,曾教曹操筑城之法;
20、吕伯奢:曹操之父旧交,为操所杀;
21、吕威璜:袁绍部将,在乌巢被杀;
22、马日(石+单,音低):东汉大臣,王允欲杀蔡邕,他曾劝阻;
23、马元义:黄巾军组织者之一,因叛徒出卖被杀;
24、秦庆童:董承家奴,向曹操告密;
25、眭元进:袁绍部将,在乌巢被杀;
26、王子服:东汉大臣,与董承密谋诛曹被杀;
27、卫仲道:蔡文姬前夫,早卒;
28、吴子兰:东汉大臣,与董承密谋诛曹被杀;
29、武安国:孔融部将,为吕布所伤;
30、邢道荣:刘度部将,被赵云所杀;
31、严白虎:盘踞江东,为孙策所败;
32、杨大将:袁术亲信;
33、张世平:商人,曾资助刘、关、张;
34、庞山民:庞德公之子,《三国演义》误为庞德公字山民。
以上这些人里肯定有不少的双名其实是字,但无法查证,还有三个拿不准的:
1、濮阳兴:吴国大臣,因为劝谏孙皓被杀,这个可能是复姓;
2、崔州平:隐士,估计是字;
3、庞德公:隐士,估计是尊称。
4、士孙瑞:东汉大臣,与王允合谋诛董,应该也是复姓;
此外,石广元名韬,孟公威名建,肯定不在其列,崔州平的名字查不出来。乌桓触其实是袁绍部将焦触,《三国演义》中误与地名相连。
还有几个少数民族的,都不能算,不过我把名字为三字的列在后面:
董荼那、沙摩柯、兀突骨、彻里吉、轲比能、阿会喃
受王莽新朝“规定”的影响,三国几乎没有三个字的名字。是三个字的,多是复姓。如诸葛亮,司马懿等。另外,曹操早死的谋士戏志才是三个字。不是复姓。但一说戏志才,志才是字号。实际叫戏忠。孙尚香是后来戏曲中取的文艺名字。三国各类史书中,可没有这记载!
有啊,比如曹操父亲的旧友吕伯奢,出师表中的郭攸之
三国时期叫两字名的人确实不多,因为在王莽时期规定,名字都是一个字的,比如诸葛亮 刘备 曹操等等,只有犯了罪的人才叫两个字的名字,所以两字名较少。
有两个字但不多,其中一些为杜撰的名字,比如孙尚香。另一些则是以字为名,比如黄承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