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Penicilliumspp.),常见的产黄青霉(P.chrysogenum )、圆弧青霉(P.cyclopium )、苍白青霉(P.pallidum )、淡紫青霉(P.lilacinum )、疣孢青霉(P.ueruculosum )、白边青霉(P.italicum )、短密青霉(P.brevicompactum )等。
(1)形态特征 青霉属菌株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菌丝或浅色或有鲜明色泽,与曲霉相似,但没有足细胞;菌丝体多呈白色,形成分生孢子转为绿色、蓝色、灰绿色等色泽。孢子穗的结构与曲霉不同,其分生孢子梗的顶端不膨大,无顶囊,而是经过多次分枝产生几轮对称或不对称的小梗,小梗顶端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呈扫帚状,蓝绿色(图12)。
图12 青霉
(2)习性与为害 青霉是中温型喜湿菌,在通风不良,空间湿度90%以上,分生孢子容易萌发,萌发初期,基质表面出现白色或黄白色菌落,24~48小时便产生青灰绿色、浅蓝色、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的粉状霉层,并不断蔓延。在20~25℃适宜温度下和弱酸性环境中繁殖迅速,在蘑菇的制种和菌床培养过程中与蘑菇菌丝争夺养分,分泌毒素阻挠蘑菇菌丝生长。在菌种检查过程中容易被蘑菇菌丝所覆盖,不易检查出来,使用这种菌种造成批量的污染。
(3)防治方法 参照木霉防治办法。特别强调菌种培养料和粪草培养料的酸碱度应调至7.5~8.0,可明显阻止青霉菌丝的生长,发菌培养室和出菇房要加强通风、降湿,保持清洁;若局部发生时,可用5~10%石灰水涂刷或在患处撒石灰粉;也可用福美霜75%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洒,杀灭病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