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铃的由来?

2025-04-05 01:07:4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风铃是指可以在风吹动的情况下,发出声音的物品,多用来作为饰品。其可在风的吹动下,通过各个铃铛或其他物体的碰撞来发出声音。种类有很多,如日本风铃、八角风铃等。有人认为其会招魂,不宜摆放,但是在亚洲的一些地区,人们认为风铃能带来好运,常用风铃来预测风水。 典故(由来) 唐朝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歧王宫中竹林中,悬碎玉片子,每夜闻碎玉子相触声,即知有风,号为至占风铎」,可知中国古人将碎石悬在一起,当风吹玉振,叮叮当当发出清脆的声音,称为「占风铎」,目的是用来知风。推想,占风铎应该是风铃最早的起源。 事实上,中国人所谓铃、钟、铎,与西洋人所谓的 bell、chime ,虽然不等于风铃,却与风铃在造型上、听觉上、原理上,有相当大的相似性及衍生性,所以一般人很容易将这些器物作联想,因而丰富了风铃的创作与运用。风铃悦耳清脆的声音,以及它丰富造型的美感,是现代人对风铃最大的用途与想法;但是,中国古人悬挂风铃,却是实用性高过装饰性,而是以「风吹玉振」的声音,达到警示、静心养性、或祈福的目的。 分类 一.用于悬铃示警 1.唐制:「学士院深严,悬铃索备警,长庆中,河北用兵,常夜作声以鸣缓急。」 2.唐.开元天宝遗事:「宁王…至春时,于后园中纽红丝为绳,密缀金铃,系于花梢之上,每有鸟鹊翔集,则令园史掣索以惊之,盖惜花之故也」。 上述二例,风铃明显用于警示用。 二、用于建筑上 1.宋史.礼志:「明堂庭树松梓桧,门不设戟,殿角皆垂铃」。所谓「明堂者,明政教之堂」,依据大戴礼:「明堂者,自古有之,所以朝诸侯」,显见「明堂」在中国历代各朝是一个重要的政教地点,它的门口不设警卫兵戎,但却在屋檐四角设铃,有警惕、平和之意、却少了肃杀苛刻的气氛 。 2.风铃用于建筑居家的风水勘舆之上,是利用风铃声的〔好韵〕,改变环境空间磁场,以招来〔好运〕,所以中国人认为悬挂风铃是要看方位。 三、用于宗教上 1.〔铃〕在佛教意涵上有惊觉、欢喜、说法三义,常见于佛教的法器、乐器及塔寺塔寺檐角建筑中。 2.以一首〔风铃偈〕认识〔风铃〕在佛法中的象征意涵:「浑身似口挂虚空,不论东西南北风,一律为他说般若,叮叮咚咚叮叮咚。」所谓「叮叮咚咚」是为演说 「苦、空、无常、无我」的佛理,在大藏述略:「风铃扬音闹苍嘘,真相堂堂照膏火,教音默默鸣风铃」。 3.在宗教世界中,不论教堂或佛寺,〔钟〕都是必要的,它主要的涵意是发出信号表明仪式中重要环节,唤起人们去祈祷、报时、宣告大事件的发生、庆祝、报警和哀悼,钟声响起总有意义的。 4.巴厘岛祟尚多神信仰,传说风神〔湿婆〕藉由竹管风铃,以风吹竹管声的大小、频率表示风神的到来,并显示神威。

满意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