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也是亚洲最长的河,全长6300多公里,从源头到入海口全部在中国境内,说长江是天险,是指在冷兵器时代,桥梁技术不发达的时期。
长江很长,换算成里就是12600里,所以也叫万里长江,长江有很多地方可以渡江,一般最适合渡江的地方,在古代都做了渡口,三国时期的曹丕曾经三次沿着长江讨伐孙权,都没有成功,他说过一句话:是天要让南北继续分离啊!
其实曹丕想说的就是:是长江天险让他不能成功讨伐孙权。长江天险在三国及魏晋南北朝时期显得尤其重要,三国三大战役有两场是发生在长江,这就是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尤其是赤壁之战,曹操当时已经占据了绝对的实力,天下十三州曹操独占八州,仍然败给了不到两州之地的孙权和刘备。
尤其是孙权所占据的江东,更把长江视为保卫国土的天然屏障,那么问题来了,长江那么长,不能随便找个地方渡江作战吗?
随便找个地方渡江作战是可以的,但问题渡过江之后怎么办?北方想要统一南方,必须有一支足够强大的水军才能统一南方,如果仅仅是找个地方渡江是很容易的,如果北方没有水军,没有制水权的话,这支渡江作战的军队被给怎么办?
古代可不比现在能携带干粮的,那个时候的军队作战距离取决于运输线的长短,如果北方军队没有制水权,运输线就会被南方切断,那渡过长江的军队就是一支孤军,南方随便派出一支军队就能击败那支渡江后没有补给、没有支持的军队。
北方渡江攻打南方,目的肯定是打败南方,所以首先得击败南方的水军,保住长江的渡口安全,然后再把大量的军队运输到南方,同时要守住这条补给线,源源不断地输送兵员,粮食,补给等物资,所以关键的问题是打败南方的水军。
南方的长江防御是一条立体防御线,所有的渡口和可以轻易渡过长江的地方,都设置有哨兵和兵站,还有水军沿着长江巡逻,同时严格控制长江南北两岸的船只,重要的据点还设置了防御设备,禁止驶向对岸,或者禁止登陆,这一切防御手段中最重要的就是水军。
对于北方来说,最不擅长的就是水军,北方人本来不善于水战,是拿着自己的短处和南方发生战争,这也就能理解曹操南下是先拿下荆州,然后利用荆州水军沿长江东下,这样长江天险双方就共享了,因为荆州境内控制着长江中游,曹操可以选择直接渡江作战,或者沿长江东下攻打东吴的水军。
从赤壁之战来看,曹操选择了沿长江东下与东吴水军进行决战,曹操当时的实力数倍于孙刘联军,但在长江上就是打不赢,因为长江可不是陆地,江面就那么宽,人再多、船再多也没有用,水军实力不强就是打不赢,这就是长江的作用。
冷兵器时代,长江上是没有一座桥的,全部靠船,北方不仅要懂水军,还要有先进的造船业,这些难处都让渡江作战变得更加困难,包括后来的晋朝统一三国,也是先攻打相对简单的蜀汉,最后攻打比较复杂,又以长江为天险的东吴。
北方想要成功渡江打败南方,就得发展自己的短板:提高造船业、训练水军,这都需要时间,后来的晋灭吴,光是准备时间就达到了十年,并在长江上游的益州训练水军,建造战船才成功的。如果西晋没有益州,想要灭亡东吴,时间还要长。
长江很长,但是适合渡江的地方不多。渡江在容易的地方登陆时遇到的威胁最大。所以长江是天然的危险。
一、很多地方河流窄,水流湍急,无法过河长江的源流位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季峰的西南侧,在崇明岛的东向东海注入。全长6397公里,流经11个省级行政区。理论上确实可以在很多地方过河。
但是,很多河流都很窄,河流湍急,两岸的悬崖峭壁上山林林立。
例如,在长江中游了很多河。两岸的山和谷很深,水流很快,水面落差很大,只有水流过,不能横穿,过了河就不能立足了。
渡江一定是千军万马,渡河部队变少了。马上就能被敌人吃掉。以前的船有限制,运到对岸的粮食和草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过了河以后,对岸一定经济繁荣。金沙江两岸有很多山,是个没有什么人迹的地方。
如何解决军队的粮食问题?时间变长了。不是困死,而是饿死。渡河后,无法及时补给,占领战略要地,敌人得到情报后包围部队,粮食不足的渡江部队只被人宰杀。
二、过河需要宽敞的地方,但是最容易过的地方也是最危险的要想在短时间内让大部队渡河,必须要有宽广的河道,河流平稳。例如,长江下游的长江,因为河宽80公里,非常适合渡江。
但是,河的宽度很大,渡河船很多,被敌人发现的概率很高。果然被发现离得很远,消失的概率也很高。组织渡河战役时,渡河的军队至少有万人以上,到了对岸就消灭了。渡江不仅需要军队,还需要马、武器、粮秣等军用物资。对方会严格遵守这些河流,在岸边建造坚固的工程,配置重兵。因此,登陆时必须面对对方的绞刑。
但是,长江看起来很难跨越,实际上历史上的渡江战进行得比较顺利。只要渡江者占据了天时和人,长江就不再是天险了。
公元975年,通过陈桥兵被称为帝赵匡胤,消灭了江北的地方武装后,战师南下,北宋军越过长江进入南唐的都金陵,南唐后李巍大人成为囚犯。
公元1402年,发动靖难之役的朱山吹率领大军长驱直进,横渡长江,攻克明代都南京,把建文帝朱允的输入法推到皇帝的宝座上。朱山吹的首都定在北京,升上了帝位。
从194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奔赴第二轮长江,奔赴第二轮战区。
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指挥官以破竹之势,突破敌军防线,攻入南京城,将鲜亮的军旗立在南京总统府,国民党政权宣布崩溃。
所以,如果失去了人心,天堑也会变成平坦的道路,是无法拯救失去品德的人的命运。
长江虽然很长,但适合渡江的地方不多;渡江容易的地方上岸时遇到的威胁最大;所以说长江是天险。
一、很多地方河道窄、水流急没有办法渡江长江源头位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在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6397公里,流经11个省级行政区。理论上讲,确实有很多地方可以渡江。
但是很多河段河道狭窄,水流湍急,两岸悬崖峭壁,山峰林立,根本就没有办法渡河。
比如长江中游很多河段,两岸山高谷深,水流速度快,水面落差大,只能水流而下,不能横渡。
二、过河之后没有办法立足渡江肯定是千军万马,渡河部队少了马上会被敌人吃掉。
而古代船只有限,能运到对岸的粮草有限。这就决定了,渡河之后,对岸一定是经济繁荣,能获取粮草进行补给的地方。金沙江两岸多山,都是人迹罕至的地方。
即使侥幸渡河,也不能补充军粮,那么多军队吃喝问题如何解决?时间久了不是被困死,就是被饿死。
如果渡河之后不能迅速获取补给,占领战略要地,敌人获知情报之后,就会将部队包围,缺乏粮草的渡江部队,只能任人宰割。
三、渡河必须是宽阔的地方,但最容易渡河的地方也是最危险的要想在短时间内让大部队渡江,必须是江面宽阔、河道平缓,没有激流险滩的河段。比如长江下游的扬子江,江面宽达80公里,就非常适合渡江。
但是江面宽,渡江船只多,被敌人发现的几率高,往往还是离岸很远就会让人发现,被消灭的概率也高。
在组织渡江战役中的时候,要渡江的军队人数至少上万,不然到了对岸就会被很快消灭。
渡江不能光让军队过去,还要马匹,武器、粮草和其它军用物资。而对方对这些河段,一定会严加防守,要在岸边修筑坚固工事,部署重兵。因此要想上岸,必须要面临对方的绞杀,要经过一场血战。
不过长江看起来难以逾越,其实历史上的渡江战役大都进行得比较顺利;因为只要渡江者占据了天时和人和,长江就不再是天险。
公元975年,通过陈桥兵变称帝的赵匡胤,在消灭了江北的地方武装之后,挥师南下,北宋军队跨过长江杀进南唐国都金陵,南唐后主李煜成为阶下囚。
公元1402年,发动靖难之役的朱棣,率领大军长驱直入,横渡长江,攻占明朝都城南京,将建文帝朱允炆赶下了皇帝宝座,朱棣定都北京,登上帝位,是为明成祖。
1949年4月20日晚和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乘着淮海战役的余威,在西起湖口、东至靖江的千里战线上跃马扬鞭,强渡长江,迅速突破国军苦心经营几个月的江防。
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指战员势如破竹,攻破敌军防线,攻入南京城,将鲜艳的军旗插上南京总统府,国民党政权宣告垮台。
所以说如果失去人心,天险也会变成坦途,无法挽救失德者灭亡的命运。
不像陆地防线,长江防线只能被瓦解,不能被突破。如果对方的长江防线还在,水军还在,即使你能选择一点渡江,突破到江南,等待你的只能是死路一条!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来假设,冷兵器时代的任何一个朝代,大将军您,亲率十万铁骑,未遇抵抗一路杀到长江边,随便什么地方吧,如您所问,不确定。
到了长江边,您要下马了吧?总不能骑马淌水过江!找船吧? 嗯,大概率您连一条也找不到!因为所有的船,在您到达江边前,早就被弄到南岸去了!
长江可以渡江的地方很多,但是如果不能掌握长江的制江权,渡江也是送死。
长江适合渡江的地区,其实有很多。
北方入侵者,如果水军还比较强大的,多会选择东线安徽东部,江苏南部渡江。
这里长江虽然宽阔,但背靠大运河等河流,同北方水路相连。
北方的船只和军舰,可以从这里进入长江。
不过,由于运河的深度不够,所以北方水军都比较薄弱,尤其吃水较浅,通常都是小船。
造船,建水军,才是瓦解长江防线,攻占长江以南的正确方式!
造船,需要工匠,需要木材,不是哪里都可以造的。长江下游北岸排除,没巨木。中游安庆那一带,会受到上游和下游的夹击。还要往上!襄樊,蜀地!这就是为什么北方进攻南方,一般都要先占据这两块地方的原因!
西晋和东吴对峙,东吴陆抗屯重兵在荆州,也是这个原因
南宋和蒙古,在钓鱼城死磕36年,在襄樊死磕6年,也是这个原因!
另外历史上还有走海路,沿着江苏沿海,绕开长江,直击苏杭的战例。不过这种打法非常冒险,所以很罕见,不细说。
当然,以上都是建立在“南方政权靠谱”的情况下的。如果南方不靠谱,比如烂泥扶不上墙的国府。我人民军队只靠渔船也是能打过长江去的。甚至是靠渔船横渡20公里宽的雷州海峡,打下海南岛。
总的来说。别看长江绵延六千多公里,即便从湖北宜昌往下,也有三千公里的长度。但其实适合大军渡江的地点,并不多。数来数去也就荆襄和淮南两个地方。这正是历代南北战争都会集中于这两个地方的原因。这不是古代人不懂地理,而是真没得选。
长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东西方向的运输大动脉,被称为是黄金水道除了黄金水道的称呼之外,长江还有另外一个外号,叫天险,意思就是说它很难被越过。那么长江为什么是天险呢?其实在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如果出现南北政权并立的情况,北方的实力一般都要比南方强一些。不过北方政权如果想要灭掉南方的政权,长江就是一道永远绕不过去的坎。首先我们其实并不是只有长江是天险,而是所有的需要船来渡河的河流都可以称之为天险,我们都知道古代的军队都是成一个方阵来移动的,这是有一定的根据的,
长江上游是高山峡谷,北方的军队很难翻山越岭去进攻敌人中下游的水面又非常的宽阔古人没有办法就只能用船来运输军队。那么这样一来,南方军队就很容易死守宽阔的长江,阻止北方军队渡过长江你一定听说过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故事,讲的是在东汉末年曹操已经平定了北方,开始向南进攻了,打算统一全国,而南方有实力的政权就只剩下了孙权和刘备两家于是他们两家就组成联盟,在周瑜的指挥下一起来抵抗曹操首先就是当时的通讯方式大多都是靠传令兵,这样的阵形能够保证居中统帅的命令能够更快的传递到军阵的各个位置。
在当时曹操大军已经攻打到了长江北岸了孙刘联军则沿着长江进发抵抗曹军。到了赤壁这个地方的时候,正好碰到了曹军。在渡江一场遭遇战就这样打了起来。虽然曹军的实力很强大人数也更多但是北方的士兵不习惯水战果不其然打输了。吃了这么一个败仗,曹操就赶紧把渡江的军队撤回江北,他为什么要撤退呢?原因很简单万一长江被敌军封锁那么已经渡过长江的部队就会被包围,很有可能就会全军覆没。于是曹操就把战船停在北岸了,孙刘联军把战船停靠在南岸双方就这样隔着长江对峙等待着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