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竹图题诗的作者是谁字什么什么朝代著名诗人和什么家?

2025-04-14 00:18:4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墨竹图题诗的作者是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清朝著名诗人和画家、文学家。
扩展资料:
一、郑燮简介
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1]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二、墨竹图题诗原文
墨竹图题诗
清 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1.注释
署:衙门。
年伯:古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称“同年”的父辈为年伯。
中丞:清代将巡抚称为中丞。
衙斋:官衙中供官员居住和休息之所。
萧萧:拟声词,形容草木摇动声。
些小:很小,这里指官职卑微。
吾曹:我们。
关情:牵动情怀。
2. 译文
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
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回答2:

作者是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1]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回答3:

不是郑板桥的墨竹图?他的题诗很多,摘录两首
1.“一节复一节,千枝连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诗虽简短,却很概括的表达了作者一生为人处事的基本心态.
2.“衙斋卧听潇潇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首诗以“竹”为依托之物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诗画家淡薄名利,以解除百姓之苦为己任的胸襟,以及“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不是郑板桥的墨竹图?他的题诗很多,摘录两首

1.“一节复一节,千枝连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诗虽简短,却很概括的表达了作者一生为人处事的基本心态.

2.“衙斋卧听潇潇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首诗以“竹”为依托之物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诗画家淡薄名利,以解除百姓之苦为己任的胸襟,以及“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从军记》的作者是王昌龄,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西元698-756年),字少伯,汉族。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王昌龄——盛唐时期著名边塞诗人,有“七绝圣手”、“诗家天子”之称.代表作有《出塞》、《芙蓉楼送辛渐》《采莲曲》等.

回答4:

墨竹图题诗的作者是:
郑燮(xie),字克柔,号板桥,清朝诗词书画家,"杨州八怪"之一。乾隆时进士,曾任七品县官。 这首诗是郑板桥( 郑燮)在 乾隆十一、二年间出任山东 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

回答5:

这时候应该宣布自己的球为不可打,罚一杆,回上一干击球地点抛球,或者在不靠近球洞的停点的正下方两杆范围内抛球补救,或者在球洞于球的停点正下方的连线的延长线上抛球补救!!祝你好运当挥杆节奏乱了之后,击球会越来越没感觉,不仅连续打不出好球,而且还会坏了心情。

面对这种状况,很多球友往往会束手无策,他们唯一能想到的解决办法就是刻意地操控球,但越是这样,击球就越糟糕。

之所以会如此,你得从身体动作上找找原因,比如转身太被动或者重心转移出了问题等等,这些都会导致你越打越差。

当双手太主动,身体太被动时,就代表着你现在正处于极度不稳定的挥杆状态,能打好才怪。而且这还会让你不知道该如何发力,最后只能是手臂使劲。

所以,要解决突然打不好这种状况,首先要做的就是让身体动作更多地参与到挥杆当中来,做出更多的转身。这能帮助你重新让身体主导完成挥杆动作,从而改善当前的击球状态。

挥杆击球时,忘掉手臂和球杆,忘掉击球,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转身上面,不要太在意是否能打出好球。上杆时充分旋转上半身,尽量让后背朝向目标,然后转身带动下杆,并在随势挥杆时努力让右肩指向目标方向。

“后背朝向目标,右肩指向目标”,按照这个原则,反复练习几次之后,你就可以让击球重新回到正常水平,终结持续打不好的局面。

除了更多转身之外,你还要做到一件事:更明显且正确的重心转移。

只有重心转移正确,你才可以拥有一个正确的挥杆顺序,让你在下杆时自下而上启动。并且,重心转移还能为挥杆提供更多力量,从而避免因挥杆无力而导致手臂用力的错误发生。

为了更明显地体会身体重心在挥杆过程中是如何转移的,你可以尝试着在上杆至顶点时抬起左脚跟,这个举动可以辅助你将重心转移到右侧。

下杆时,第一个动作就是将抬起的左脚跟用力地踩回地面。当完成这个动作之后,你就可以拥有一个自下而上的下杆顺序,以及从双脚开始发力的发力方式。

记住“抬左脚,左脚踩回地面”这种感觉,然后再将它融入到实际挥杆当中去,之后你会发现挥杆变得轻松了许多,也更加流畅了。

当下次再打不好的时候,我强烈建议你去做上面两件事,相信它们可以很快地帮你摆脱连续击球失误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