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挟天子的时候迁都许昌,为什么不去长安或者洛阳?

曹操为什么不在长安或者洛阳建都?
2025-04-01 22:27:3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初平元年(190年),关东各州郡推举袁绍为盟主,领车骑将军,讨伐董卓。兖州牧曹操便是讨伐董卓的诸侯联军之一。

董卓“以山东豪杰并起,恐惧不宁。初平元年二月,乃徙天子都长安。焚烧洛阳宫室,悉发掘陵墓,取宝物”“大驾既西,卓部兵烧洛阳百里。又自将兵烧南北宫及宗庙、府库、民家,城内扫地珍尽。又收诸富室,以罪恶没入其财务;无辜而死者,不可胜计”。

大火之下,洛阳“南北两宫,火焰相接;长乐宫廷,尽为焦土”“二三百里,并无鸡犬人烟”,终成为一片焦土、废墟。

曹操迎回从长安出逃的汉献帝,距离洛阳焚毁仅仅6年,当时整个东汉都陷入了诸侯割据,且中央朝廷迁到了长安,因此洛阳被毁之后并没有重新修建。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在随时都可能被其他诸侯吞并的情况下,曹操断不会耗费人力物力在洛阳重建都城,迁都成为最好的选择。

长安不受控制董卓曾裹挟汉献帝及朝廷官员、洛阳百姓迁都长安,而在董卓死后,董卓部将李傕和郭汜在长安内拥兵自重,相互功伐,长安又陷入了巨大的内乱之中。初平三年(192年),董卓死于吕布之手,在外交战的董卓部将李傕、郭汜闻讯后决定返回西凉故地,但在李傕的谋士贾诩的建议下,决定孤注一掷,反攻长安,成可夺天下,败可退西凉。

许昌政治、经济、文化基础较好 ,秦汉时期,设许县,属颍川郡。颍川郡是两汉时期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政治稳定的郡县,尤其是在东汉时期,作为帝都洛阳的东南门户,聚集了大批世族,世族们凭借自身的政治地位与经济实力,形成了自给自足的大庄园经济,拥有自己的武装,同时兴办教育、大兴儒学,经过百年的财富积累和文化积淀,颍川郡成为繁荣发达、人才辈出的地区。

自然条件优越许昌三面环山,可利用嵩山、伏牛山、大别山的地势阻挡来自袁绍、张绣、袁术三面的攻击,而东边的平原是刚被击败的吕布和实力稍弱的刘备。除了地形地势上好处,许昌还是中原地区重要的产粮区,并且受战火波及较少。反观洛阳和长安,在经历长期的战火之后,早已民穷地乏,经济凋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