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吃什么 推荐六大传统食物

2025-04-14 04:47:2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腊八节,中国传统节日,俗称“腊八”,节期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这节日的习俗是“喝腊八粥”。腊八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腊八”一词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又称“腊日”,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腊八粥的最早文字记载在宋代。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年以上了。每逢腊八这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在北方,有“过了腊八便是年”之说,过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每到腊八节,北方地区忙着剥蒜制醋,泡腊八蒜,吃腊八面腊八粥。腊八节是典型的北方节日

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是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说起腊八节,我所讲的是,我们老家的风俗习惯,腊八节这天,每家每户要包糖葫芦,煮腊八粥。

从小到大,我看过无数次,也经过无数次糖葫芦,腊八粥的制作程序,一〉糖葫芦的制作程序非常简单,也就是把提前发酵好的白面把糖包起来,然后在放在锅里蒸上几十分钟既可食用。

二〉腊八粥的制作过程,相应的就复杂了很多,

腊八粥配料有大米、花生、红枣、小米、糯米等等食材。

制作过程,就是把以上这些东西一统的放在锅里熬上过半个小时以上既可食用。

说腊八,想腊八,明天就是腊八节了,此时此刻的我,好像鼻子己经闻到了腊八粥的香味,恨不得马上就要回到老家,吃妈妈亲手做的糖葫芦,腊八粥。

糖葫芦的味道,腊八粥的味道,那就是多年不忘的〈妈妈的味道〉!

回答2:

1、腊八粥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

不同地区腊八粥的用料虽有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谷类,黄豆、红豆、绿豆等豆类,红枣、花生、莲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圆、葡萄干、白果等干果。

2、煮“五豆”

有些地方过腊八煮粥,不称“腊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腊八当天煮,有的在腊月初五就煮了,还要用面捏些“雀儿头”,和米、豆(五种豆子)同煮。

3、腊八醋

腊八醋,传统腊八节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有在腊八这天用醋泡大蒜的习俗,名“腊八醋”。腊八醋,要泡到大年初一,初一吃饺子,要吃素饺子,取一年素素净净之意,蘸腊八醋吃,别有一番滋味是。“腊八醋”不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坏。

4、腊八蒜

中国北方一到腊月初八,过年的气氛一天赛过一天,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 腊八蒜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儿。

5、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省黟县地区民间传统小吃之一,节日食俗。在春节前夕的腊月初八,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晒制的豆腐,便称作“腊八豆腐”。

6、腊八面

腊八面,即腊八节的节令食品。传统面食,流行于陕西关中地区,在陕西省渭北一带的澄城地区,腊八节一般是不喝粥的,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碗腊八面。

以面和各种豆类(红豆为住)为原料,面需做成韭叶面(韭菜叶的宽度相等的面条)备用;红豆提前泡一晚,腊八这天用来熬汤,待水开时转小火至红豆熟透,中火煮面。同时熟油将葱花爆香,面煮好后将葱花油泼入锅中。

回答3: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摘自 华夏民俗文化网

 

  翡翠碧玉腊八蒜: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煮“五豆”: 

  有些地方过腊八煮粥,不称“腊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腊八当天煮,有的在腊月初五就煮了,还要用面捏些“雀儿头”,和米、豆(五种豆子)同煮。据说,腊八人们吃了“雀儿头”,麻雀头痛,来年不危害庄稼。煮的这种“五豆”,除了自食,也赠亲邻。每天吃饭时弄热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腊月二十三,象征连年有余。


  腊八面: 

  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回答4:

1、腊八粥
说起腊八节的食俗,最为人所知的是腊八节喝腊八粥,它是以大米、糯米、红枣、花生、红豆、小米、莲子等多种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佛粥”等,迄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最早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庆祝丰收的。各地腊八粥做法各异,有咸有甜,品种繁多。
2、腊八面
在陕西渭北一带,腊八节这天一般不喝腊八粥,家家户户都要在早上吃一顿面条,即腊八面。腊八面,俗称臊子面,将手擀面条煮熟捞入碗里,再淋上两勺用猪肉、豆腐、黄花菜、木耳、胡萝卜、蒜苗等食材熬煮的臊子,岂是一个香字了得……
腊八面
3、腊八蒜
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腊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泡出来的蒜就叫“腊八蒜”。相较于腊八粥的烹煮过程,泡腊八蒜就比较简单了。把剥了皮的蒜瓣,放入透明、干燥的玻璃容器中,倒入刚好没过蒜瓣的米醋,盖上盖子密封储藏10天左右,待到蒜瓣变得通体碧绿,如翡翠碧玉一般,就可以食用了。
4、腊八豆
腊八豆是湖南的地方传统小吃,是用黄豆、花椒、盐、生姜等食材制作而成的。一般是立冬之后开始腌制,等到腊八节后食用,故而称为“腊八豆”。将黄豆洗净泡发,泡好的黄豆煮熟捞出沥干水分、晾凉,放入干燥的容器中静置进行第一次发酵;待黄豆起涎发粘时第一次发酵完成,生姜切沫、辣椒切碎、盐炒黄出锅,把这些调味料放入黄豆中拌匀,拌好的黄豆装入坛子中密封进行第二次发酵;大约10天后即可取食。腊八豆异常鲜美,很受人们喜爱。

回答5:

腊八节,中国传统节日,俗称“腊八”,节期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除了广为人知的腊八粥之外,传统美食还有:煮“五豆”、腊八醋、腊八蒜、腊八豆腐和腊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