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企,从不将员工的薪水与业绩挂钩

2025-03-29 07:27:4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首先我们明确一个概念。将员工收入与业绩挂钩的做法,简称为成果主义,表达了企业的经营者对业绩成果的极大的关注。

在日本企业,这种成果主义的制度已经基本绝迹了,很多人将其原因解释为日本企业优良的员工素质和企业文化。

但其实,日本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初期,几乎都是采用成果主义的制度的。这种制度在外部宏观环境比较宽松的时期,看上去的确非常有效,帮助很多企业“野蛮生长”,但一旦进入经济不景气时期,这种制度的弊端就会让很多企业饱受折磨,甚至加速一些企业的灭亡。

时至今日,不仅整个日本的企业都抛弃了这种制度,就连许多欧美企业也可开始大幅弱化甚至抛弃这种制度。

美国的质量学专家戴明,早在受日本政府之邀到企业进行管理的培训时,就通过一个著名的统计学实验“红珠实验”,证明了单纯提高员工的积极性,采用与业绩挂钩的奖金制度对于提高业绩而言是徒劳的。

当员工的业绩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时,无论如何去刺激他的积极性,其业绩输出只会是一条围绕某个平均值上下波动的变异曲线,如下图所示:

△根据戴明的“红珠实验”所绘制的控制图

其实这个道理非常的简单,如上图所示,如果你给一个跳远运动员设定1,000元的奖金,他使出吃奶的力气跳了2米远,这时你将奖金增加10倍提高到10,000元,想想看,他能跳到3米远吗?

同样的道理,你给生产线的员工计件之后,员工的生产效率会越来越快么?你给营销人员提成之后,营销人员的销售业绩会越来越高么?只需根据经验判断,就知道完全不是这样的。

大家可能会想,既然刺激员工的积极性不能带来业绩的提升,那怎样才能提高业绩呢?戴明的“红珠实验”同样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想要改善系统的输出,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对系统进行优化。

简单来说,想要提高业绩就要创新。比如想要让生产线的员工生产效率更高,有效的方法应当是优化相关的工艺流程,改变员工的作业方式,提供更高效便捷的工具设备等等。

但是,当员工采用计件工资的时候,员工是非常抵制进行这样的改变的。原因很简单,他们的收入只跟生产的件数和单价挂钩,当生产件数大幅度提高时,单价势必会降低,就算总收入依然增加,员工也会认为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

因此,基于维护自身的利益,他们总是倾向于抵制这种本应是积极的改变。

很多标榜为创新型企业的科技公司,也正在不遗余力地推广这种成果主义的制度,在他们看来,这种制度是鼓励产品开发人员大胆创新的最简单易行的方法。

但实际的情况是,正是这样的制度让员工变得越来越看重眼前的利益,不愿意进行革命性的创新,只愿意在现有产品和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一些简单的改良,甚至干脆模仿和抄袭别人成功的产品和技术。

没有创新,就不能提高业绩;而实施了成果主义,员工就会排斥创新。这就是为什么日本企业几乎都不采用这种制度的真实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