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大水面进行罗非鱼养殖?

2025-04-02 07:56:42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利用大水面(水库)养殖罗非鱼,会冻死,造成亏损。因此,要在水库边挖深水井,用围栏围出一块水面,围栏的面积根据需越冬的鱼数量确定,一般可以按容纳1万尾/亩的密度计算,抽入温水或在围栏盖上塑料大棚,供未捕完的罗非鱼自然入内安全越冬,这样才能避免损失。具体操作如下:

(1)清塘除害

清塘除害的作用是杀菌消毒,清除敌害,改善养殖环境,可以有效地防止大型凶猛鱼类对罗非鱼的伤害,减少野、杂鱼与放养鱼类之间对饲料与水体空间的争夺。(2)培育水质

大水面养鱼资金周转大,辅以肥水养鱼,既可以降低成本,又可以抵抗风险。在罗非鱼平均体重在0.25千克以前,可通过肥水增加鱼类适口的基础饵料生物,降低养殖成本。值得注意的是,各类肥粪,包括禽畜粪便、绿肥等,施入大水面之前都应进行必要的除菌、消毒,并实施无害化处理。尤其是禽畜粪便,还必须经过发酵腐熟,再用1%~2%的生石灰水消毒,并在禽畜饲料、药物、添加剂等源头环节加以控制,以防止有害物质通过粪便影响水质。养殖后期的水质培育,即在鱼类起捕前3个月内,不能追加施用有机肥,水源好的大水面通过多注换新水,水源不便的大水面可以使用复合微生物制剂,清除养殖水体中的有机污物,降低氨态氮、硫化氢和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稳定水体的酸碱度,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增加水体溶解氧,使水体保持鲜、活状态。同时,可以集中资金加强后期投喂,促使鱼类快速生长上市。饲料最好选择膨化料。由于大水面的水比较深,颗粒饲料如沉于水底难以被罗非鱼正常摄入,为确保饲料不浪费、方便观察和投料管理,建议选择膨化料投喂。(3)选用良种

选养优质高雄性率的罗非鱼,是大水面养殖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罗非鱼鱼种的雄性率不高,则放养4个月后就大量自繁产仔,养殖密度迅速加大,大量仔鱼耗氧耗料抢占空间。由于大水面难以干糖,通常轮捕轮放。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放养一些肉食性鱼类(如生鱼、大口鲇、淡水白鲳等)进行捕杀清除,可以很好地控制二代罗非鱼苗的过度繁殖。如放养100~300尾/亩淡水白鲳,可以收到一定的效果。(4)合理放养

放养密度不宜过高,大水面由于面积大、抓鱼难、增氧设备也难以充分配套,所以一般不建议放养密度太高,以密度不高于1500尾/亩为宜。进行合理放养,大幅提高产品规格,是目前水产养殖生产的迫切需要。罗非鱼放养密度1000~1500尾/亩,淡水白鲳100~300尾/亩,鲢、鳙50~80尾/亩,草鱼30~50尾/亩,适当套养一些鲮。如果养殖条件较差,主养品种罗非鱼不宜超过1000尾/亩。实际生产表明,疏养产量并不比密养产量低,疏养后许多大水面的亩产都达到2吨以上,产品规格及养殖利润都得到同步提高,一般亩利润都在2000元以上。(5)科学收获

大水面养殖的起捕收获非常重要。实践证明,1天捕鱼,鱼类3天不摄食,1周内摄食不正常,即使有鱼摄食,也出现耗料不增长的情况;况且长期的拉网起捕,容易造成鱼体损伤,甚至死亡,鱼体逐渐消瘦而减值,因此,时机成熟时快速起捕才能确保养殖收益。要做到这点,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放养鱼种的规格要求尽量一致,均匀喂养,确保绝大部分个体同时达到理想的商品规格;二是选准捕获点,投喂饲料的地点要设置在容易起捕的地方,以确保起捕区鱼类密集,缩短起捕周期;三是留意市场信息,争取在价格较好的期间及时收获。

回答2:

具体操作如下:
1、清塘除害清塘除害的作用是杀菌消毒,清除敌害,改善养殖环境,可以有效地防止大型凶猛鱼类对罗非鱼的伤害,减少野、杂鱼与放养鱼类之间对饲料与水体空间的争夺。
2、培育水质大水面养鱼资金周转大,辅以肥水养鱼,既可以降低成本,又可以抵抗风险。在罗非鱼平均体重在0.25千克以前,可通过肥水增加鱼类适口的基础饵料生物,降低养殖成本。值得注意的是,各类肥粪,包括禽畜粪便、绿肥等,施入大水面之前都应进行必要的除菌、消毒,并实施无害化处理。尤其是禽畜粪便,还必须经过发酵腐熟,再用1%~2%的生石灰水消毒,并在禽畜饲料、药物、添加剂等源头环节加以控制,以防止有害物质通过粪便影响水质。养殖后期的水质培育,即在鱼类起捕前3个月内,不能追加施用有机肥,水源好的大水面通过多注换新水,水源不便的大水面可以使用复合微生物制剂,清除养殖水体中的有机污物,降低氨态氮、硫化氢和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稳定水体的酸碱度,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增加水体溶解氧,使水体保持鲜、活状态。同时,可以集中资金加强后期投喂,促使鱼类快速生长上市。饲料最好选择膨化料。由于大水面的水比较深,颗粒饲料如沉于水底难以被罗非鱼正常摄入,为确保饲料不浪费、方便观察和投料管理,建议选择膨化料投喂。
3、选用良种选养优质高雄性率的罗非鱼,是大水面养殖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罗非鱼鱼种的雄性率不高,则放养4个月后就大量自繁产仔,养殖密度迅速加大,大量仔鱼耗氧耗料抢占空间。由于大水面难以干糖,通常轮捕轮放。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放养一些肉食性鱼类(如生鱼、大口鲇、淡水白鲳等)进行捕杀清除,可以很好地控制二代罗非鱼苗的过度繁殖。如放养100~300尾/亩淡水白鲳,可以收到一定的效果。
4、合理放养放养密度不宜过高,大水面由于面积大、抓鱼难、增氧设备也难以充分配套,所以一般不建议放养密度太高,以密度不高于1500尾/亩为宜。进行合理放养,大幅提高产品规格,是目前水产养殖生产的迫切需要。罗非鱼放养密度1000~1500尾/亩,淡水白鲳100~300尾/亩,鲢、鳙50~80尾/亩,草鱼30~50尾/亩,适当套养一些鲮。如果养殖条件较差,主养品种罗非鱼不宜超过1000尾/亩。实际生产表明,疏养产量并不比密养产量低,疏养后许多大水面的亩产都达到2吨以上,产品规格及养殖利润都得到同步提高,一般亩利润都在2000元以上。
5、科学收获大水面养殖的起捕收获非常重要。实践证明,1天捕鱼,鱼类3天不摄食,1周内摄食不正常,即使有鱼摄食,也出现耗料不增长的情况况且长期的拉网起捕,容易造成鱼体损伤,甚至死亡,鱼体逐渐消瘦而减值,因此,时机成熟时快速起捕才能确保养殖收益。要做到这点,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放养鱼种的规格要求尽量一致,均匀喂养,确保绝大部分个体同时达到理想的商品规格;二是选准捕获点,投喂饲料的地点要设置在容易起捕的地方,以确保起捕区鱼类密集,缩短起捕周三是留意市场信息,争取在价格较好的期间及时收获。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西藏农牧业科技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