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故障现象
充足电的蓄电池装车使用不久,电能就用尽,此后无论发动机工作还是不工作,信号系统均不工作。
(2)故障原因与排除方法
蓄电池不充电的故障原因与排除方法见表4-21。
表4-21 蓄电池不充电的故障原因与排除方法
(3)故障诊断流程
蓄电池不充电的诊断流程如图4-49所示。
图4-49 蓄电池不充电的诊断流程
(4)故障诊断要点
①磁电机的充电线圈断路或短路。磁电机的充电线圈或其输出导线断路或短路,使充电系统不能工作,就不能对蓄电池进行充电。
故障排除方法:脱开磁电机导线束与整车电缆的插接件,用欧姆表测量充电线圈输出导线端与地之间(采用半波整流器的车型)或各输出导线端(采用全波整流器的车型)的电阻是否符合规定值。
若电阻明显小于规定值,说明充电线圈有短路,应更换磁电机。
若电阻值无穷大,说明充电线圈或其输出导线有断路,应拆下磁电机进一步检查排除。
② 充电系统内部线路断路或短路。充电系统内线路若有断路或短路现象,使磁电机发出的电不能到达蓄电池,蓄电池不能被充电。
故障排除方法:检查并排除充电线路中的断路或短路处。
将万用表置于0~20V直流电压挡,测量插接件中至蓄电池的导线端(一般为红色线或红/白色线)与地之间的电压,应有电压显示。否则,说明至蓄电池的导线有断路,应分段检查排除。
③ 整流器或整流调节器有故障。充电系统中整流器或整流调节器是对磁电机充电线圈输出交流电压进行稳压调节,并将磁电机充电线圈输出的交流电变为直流电,向蓄电池供电。若其损坏,则整个充电系统就不能正常工作。
故障排除方法:用欧姆表测量整流调节器插接件上各导电片之间的电阻,若电阻值不符合规定值,说明整流调节器已损坏,应更换整流器或整流调节器。
蓄电池的常见外部故障有以下三种。
1.外壳裂损
外壳裂损是一种最严重的破坏性故障。当汽车在行驶中受到强烈的震动、铅酸蓄电池过热、压力过大或电解液冰冻膨胀都会使铅酸蓄电池的外壳破裂损坏。对这种故障,只能立即从车上取下蓄电池进行检修或废弃。
2.封口料破裂和极柱松动
蓄电池封口料破裂损毁的原因同外壳损坏的原因相同,而极柱松动的原因则是在拆装导线及检查接触情况时用力过大。对于封口料有轻微破裂的蓄电池,可以用电烙铁或热铁棒烫封修补;封口料严重开裂、缺损或松动的,则应拆下进行更换。
3.连接条或极柱腐蚀或烧损
连接条或极柱腐蚀的主要原因是安装蓄电池时,未在连接条和极柱上涂防腐剂;未清除蓄电池盖顶部残留的电解液;火线、负载接线与接线柱或异形柱之间有短路等。对连接条或极柱轻度腐蚀者,可以将其清理干净后,涂上凡士林油;连接条或极柱腐蚀较重的可做局部焊接;连接条或极柱严重腐蚀和烧伤时,则应拆下进行更换。
(二)蓄电池的内部故障及排除方法
蓄电池的内部故障主要有极板硫化、极板活性物质脱落、极板短路和自行放电等。
1.极板硫化
蓄电池的极板上有时会生成一层白色粗晶粒的硫酸铅,在充电时不能转化为二氧化铅和海绵状铅,这种现象称为硫酸铅硬化,简称硫化。这种粗而坚硬的硫酸铅晶体很难重新溶解于电解液。它的导电性差、体积大、结构密,会堵塞活性物质的细孔,阻碍电解液的渗透和扩散,使蓄电池的内阻增加,启动时不能供给大的启动电流。产生硫化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1)蓄电池长期供电不足或放电后不及时充电。当温度升高时,极板上部分硫酸铅溶于电解液中,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当温度降低时,溶解度又随之减小,以至于出现过饱和现象,这时就会有部分硫酸铅又从电解液中析出,再次结晶附着在极板表面,使极板硫化。
(2)蓄电池内电解液液面过低,使极板上部露在空气中而被氧化(主要是负极),在汽车行驶中,由于电解液上下波动会与氧化部分接触,也会生成粗晶粒硫酸铅硬化层,使极板上部硫化。
(3)电解液密度过高,使硫酸铅溶解困难。
由此可见,避免硫化的主要措施是保持蓄电池经常处于充电状态,电解液液面高度应符合规定。蓄电池在汽车上虽有充电系统为其充电,但只能保证基本充足,应当定期(1~2个月)取下送充电室彻底充电。对于放完电的蓄电池,应在24h内送充电室充电。若蓄电池已经硫化,如不严重,可采用去硫化方法进行充电予以排除。
2.极板活性物质脱落
极板活性物质的脱落,主要是正极板上二氧化铅的脱落。极板活性物质脱落故障的现象是:充电时从加液孔中可以看到褐色物质,电解液浑浊,电压上升快,电解液沸腾出现较早,充电时间大大缩短,放电容量明显下降,在行车过程中表现为蓄电池充电不足。导致活性物质脱落的原因有:充电电流过大,电解液相对密度过大,充电时间过长,低温大电流放电。过电流会产生大量的氧气和氢气,氧气从正极板的空隙向外冲出时,也会导致铅脱落。低温大电流放电易使极板拱曲而导致活性物质脱落。另外,汽车行驶时颠簸震动,也会造成活性物质脱落。电解液中有少量的沉淀物质可继续使用,沉淀物质过多则需更换新极板。
3.极板短路
极板短路的现象是:充电时,极板的温度迅速升高,充电末期气泡很少,电压和密度回升缓慢;用高率放电计测两端电压,端电压会很低或迅速下降为零。造成短路的主要原因有:隔板质量不高或损坏使正、负极板相接触而短路;活性物质在蓄电池底部沉积过多,金属导电物落入正、负极板之间造成蓄电池内部极板短路。有极板短路故障的蓄电池必须拆开,查明原因予以排除。
4.自行放电
蓄电池在无外接负荷的情况下长时间放置,其电量自行消失的现象称为自行放电,简称自放电。蓄电池自放电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充足电的蓄电池,如果在24h内容量下降不大于2%,就是正常放电,超过2%就属于故障性自放电。造成自放电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电解液不纯,含有杂质。沉附在极板上的杂质与极板之间、不同杂质之间形成电位差,变成一个局部电池,通过电解液产生电流,使正、负极板上的活性物质转变为硫酸铅,从而使蓄电池失去容量。
(2)电池外部不清洁,溢出电解液太多,使正、负极板之间形成通路。
(3)极板活性物质脱落、极板组下沉淀物质太多使极板短路等。
因此,为减少蓄电池的自放电,配置电解液应符合要求,加注电解液时液面不应过高,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蓄电池表面的清洁。自放电严重的蓄电池,可将它完全放电,使极板上的杂质进入电解液,然后将电解液倒出,用蒸馏水将蓄电池仔细清洗干净,最后加注新电解液重新进行充电。
1、首先,看充电器插在220V电源上是否有红灯指示,有红灯为电源的整流电路正常。
2、用万用表检测一下输出插口的电压,将测量的数据与盒子上的标称电压是否相符,比如电瓶是四块应该是48V,充电盒电压高于电瓶约10V的电压,当是58V时才算输出正常,如果低4~5V就充不上电了。如果充电盒正常,那就集中查电瓶。
3、检查下电车电瓶,用万用表对着电瓶车的充电桩测量电压、把表调到直流50V,将万用表的黑红表笔对左右的插桩(严禁正负相碰),否则会烧坏表笔,如果四块电瓶一点电压也没有,即为电瓶线有插线断了,包括保险丝,这时应打开电瓶仓盖,直接量电瓶,如果里面电瓶正常而外面没电,那么需要检查下这一段线。
4、如果电瓶只有40V左右,那么就是电瓶出问题了,需要一个个的量,如果量到哪个电瓶低于10.8V、这块电瓶已没用了。一块坏电瓶串联在电路中会影响其它电瓶充电的,如果电瓶已用二年了,那整组电瓶都衰老了,可以到停车处以坏换一块,从旧电瓶里挑一块达12V的,找补一点费用,以后还到他店里来换。
5、电瓶只有其中出现有坏的,鼓包的或长期不用的,才可能出现充不进电,如果是水电瓶只要不坏都可充电,只是没有续行。
首先,检查充电器是不是正常。检查了充电器输出电压正常,肯定就是电池出了问题。
还可以把万用表串联在电路里,检查下有没有输出电流。一旦有电流,则基本可以证实电池已报废,更换电池;如果没有电流,需要仔细检查电池之间连接线是否断开,检查电池插座里面连接线是不是脱焊。
先检查充电器,指示灯亮什么颜色的灯,还用充电器风扇是否转动。如果充电器还不亮也不转动,则是电源出现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