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的数学课堂“热热闹闹”,孩子抢着发言;高年级的数学课堂“静静悄悄”,孩子逃避发言。我们常常感慨找不到症结所在。究其根本,不仅仅是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性格发生了变化,更多的是一年年的知识累积,孩子们在数学学习中没有得到均衡发展,知识和能力的欠缺让一些人在学习的道路上“望而生畏”。美国诗人惠特曼在他的《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中写道:“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作为孩子的母语导师,在个体最为美好的阶段,我们该播下怎样的种子?该如何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得以均衡的发展呢?
一.充满爱心,用欣赏的目光去看每一个学生
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正如夏丐尊所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充满爱心,你才能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一个学生,你才能觉得每个孩子都那么可爱。在微笑的注视下学习语文,孩子们会更加热爱课堂,会更激情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去,这大概就是“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吧。只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一眼清泉,我们肯耐心地去挖掘下去,你就一定会有惊喜。
赏识就是一种很好的情感支持,它不仅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还可以创造教育的奇迹。法国大雕塑家罗丹也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只要我们做老师的学会发现孩子们的美好,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就会发现孩子不一般的优点,而这些优点一旦发现,并因此受到鼓励和肯定,孩子将会在这一心理作用下,健康地成长起来,并将这一优点发扬光大,成为显著的优点,成为他们终身受用的东西。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在数学课堂中和学生一同起飞
1.角色重新定位,让“主人”动起来
学生的地位是随着教师角色的变化而变化的,当教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时,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落实,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中,我努力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位置,强化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真正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了学生。如教学“认识东南西北”一课时,我采用游戏形式导入,带领学生和我一起做拍手游戏,一边说儿歌,一边按儿歌的内容拍手:“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问:“刚才游戏中说到了那些表示方向词?”学生回答后,再进一步问:“你还知道那些表示方位的词?”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东南西北 ”。由于学生充分,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感受到其中快乐,所以个个兴趣盎然。角色重新定位的课堂,孩子们动起来了,学习知识的效率提高了.专注的人多了,溜号的人少了。
2.展现数学的魅力,让学生被吸引
数学课我们拿什么给学生?这是诸多教育者在苦苦思索的一个问题。我们要给学生美美的言语,我们要给学生浓浓的情感,我们还要给学生栩栩的形象------数学的魅力无穷,如果孩子们真正地被这种魅力所吸引,那么他们就会携手走进知识的殿堂,每个人都会获得均衡的发展。
创设宽松、自由的育人环境,能激发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能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扩大教学效果。如“用字母表示数”新课开始,我让学生在掌心写一个数,我在掌心也写上一个数a,学生会写6、24、200等数,我问:我写的a与你们写的数比,谁大?学生自然会产生许多问题“怎么比?”“a在什么情况下和我的数可以相等?”教学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善问、会问。……听着孩子们的心声,我颇感欣慰,只因为角色的转换,竟创造了这般开放的课堂情境,这份闪现的灵光令我激动不已。
如学习“圆的周长”时,教学了“什么是圆的周长”后,我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物体,测量它的周长和直径,并在小组内交流结果,看看有什么规律。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计算,最终自主探索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值。这样,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不容易忘记,而且理解得透彻,运用灵活,更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发展。数学课堂成了孩子们自由发挥的乐园。乐学才能会学,会学才能学会,在这样的数学课堂中,孩子们又怎能不跃跃欲试,在数学魅力的感召下,孩子们必将均衡地向前发展。
三.评价促进发展,让每个学生对自已都充满信心
“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学生。”这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确实,学生最惧怕,也最反感的是教师的讥讽、冷眼,这也是影响学生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被肯定,被激励,被人认可是前进的最大动力。
1.借助生动准确的评价语言,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及时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闪现出来的亮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予以肯定与赞赏,学生定能如坐春风,课堂显得生机勃勃。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时,我让学生准备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通过学具,找一找两类图形有哪些特征。然后,我引导学生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这样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索的平台。如此肯定又富于激励的语言,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怎能不更加高涨,学习能力又怎能不循序渐进?
2.借巧妙机智的评价语言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尽相同,曾听一位老师在上课时,先让学生看图,然后让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这期间好几个学生都出了几个重复的问题,这时老师评价说:“重复的问题不要提。”这样的评价显然不妥的,很有可能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发展,如果教师善于运用自已巧妙、机智的语言来纠正鼓励学生的回答,效果肯定不同,比如说“噢,你是认为这很重要,想再强调一下,对吗?你还有不同的问题吗?”“你能举手回答真好,不过,老师更希望听到你独特的见解”,以这样充满爱心,饱满智慧的话语加以引导,这样既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学习积极性,又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更有效地参与学习。
3.用饱含深情的评价语言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胆小怯懦的孩子往往是影响学生均衡发展的因素,他们表现为不敢表达缺乏勇气,对这样的孩子,我们更应以真挚的鼓励,积极的评价加以引导,我班有这样一个女孩子,声音小得像在耳语,但是我坚持每天都让她在数学课上回答问题,并且每一次都告诉她:“你今天的声音又大了一点点,又进步了。”一天天过去了,一个月后,她的声音已经可以让全班同学听见了,这就是真情评价的魔力。
四.延伸数学课堂,自信拥抱成功
数学课堂上,教师是引导者,引领着孩子们均衡健康地发展。教师同样有责任让数学课堂延伸,使孩子们时刻自信地拥抱成功。
承认,尊重学生学习上的差异是教学策略之一,一是承认学生发展上存在着差异性;二是承认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因而教师布置作业可以采用“自助餐”式。如,我在我校一年级奥林匹克班,讲“长方形四个角,剪去一个角,还剩下几个角?”的“数角问题”时,我先利用“减”和“剪”的谐音给他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昨天晚上,王老师给邻居家一个叫小明的一年级学生出了这样一道口算题‘4-1=?’”,同学们迫不及待地回答“4-1=3”,“那么你们猜猜小明是怎样回答的?小明稍稍皱了眉说‘4-1=5’”,学生们都特别奇怪。“于是王老师就问他‘你为什么说4-1=5呢?’经过小明的解释,王老师不仅没有批评他,还夸他真聪明!‘你们知道小明为什么说4-1=5吗?你们想知道吗?’”。一节数学课就在这种生动的情境中开始了。这样不仅给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较大的空间,而且对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的火花,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是我们每个教师奋斗的动力,让每个孩子都能持续健康地发展是每个教师奋斗的目标。携爱心上路,助学生高飞,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扎扎实实地走好每一步,我们一定能看到他们拥有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