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需求分析怎么进行分类?

2025-04-14 07:29:00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按照经典的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需求分为:

  • 生理的需要:呼吸、饮食、衣着、居住、休息、医疗、性生活等

  • 安全的需要:保证、稳定、依赖、保护、秩序、法律等安全感

  • 社交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团体、交往、友谊、爱情、关怀、被接受等

  • 尊重的需要:自尊心、自豪感、自主性、权力、威望、荣誉、地位等

  • 认知的需要:好奇心、了解、探索等

  • 审美的需要:匀称、整齐、美丽等

  • 自我实现的需要:成功、幸福、梦想等

用户需求

按照KANO模型,即用户满意度的角度,需求分为

  • 基本需求:解决用户问题的产品或服务

  • 期望需求:用户期望获得的产品或服务

  • 兴奋需求:超出用户期望的产品或服务

按照需求的本质,需求分为:名望、权力、利益

  • 名望:名声、威望,用户再一般情况下都有表现欲望,想成名,想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想成为一个受关注的人,表示自己是一个有身份的人

  • 权利:是指产生某种特定事件的能力,一定范围内的指挥权或支配权,一般指的是特权

  • 利益:包括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物质利益是指人们对消费资料的占有,表现在吃、住、穿、行、用等方面,它是人们存在和发展得实际条件;净胜利益指与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有关的利益它以政府声誉、公众的支持率、名望、自我实现,以及价值观、文化、宗教信仰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按照用户的感知,需求分为:用户痛点、痒点、兴奋点

  • 用户痛点:用户存在什么问题,这些痛就是用户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 用户痒点:用户在某方面有些别扭的因素,需要有人帮挠痒痒,辅助解决问题

  • 用户兴奋点:即能给用户带来“wow”效应的那种刺激,立即产生快感

按照用户能否表达的角度,需求分为:有声需求、无声需求

  • 有声需求:用户能准确或相对准确地表达出的自己的需求

  • 无声需求:用户习惯性的默认需求,和由于认知能力或表达能力局限表达不出来的需求

  • 按照用户表达的深度,需求分为:表面需求、本质需求

  • 表面需求:指用户要解决的问题或达到目标而采取的解决方案

  • 本质需求:指用户要解决的问题或达到目标本身

回答2:

说说纯理论化的用户需求分析流程吧。
一、产品定位是什么:这点是重中之重,产品不知道是干什么的,解决什么问题的,目标是什么的,那这个产品一定悲催了。
二、目标用户是谁:这点也很重要,要定位产品都面向哪些用户,我觉得很少有产品能说自己的产品适合所有用户的,总归会有一个定位的,而且要将目标用户进行分类,在每类抽取出用户角色卡片进行分析(其实这步现在很多产品都不做的,包括我自己做的产品)。
三、目标竞品是谁:特别是对于已经是红海的市场来说,看清楚目前竞品都有哪些功能,为什么做这些功能而不做那些,市场占有情况如何等,并划出产品的SWOT图,这点其实个人认为是最重要的,即使不进行目标用户分析,也要做关于竞品的分析工作。
四、情景分析:开始对用户使用产品的几个重要的场景和流程进行分析啦,这个分析清楚后产品的需求列表就可以形成了,并根据前期的竞品分析的结果将产品的需求进行优先级划分
五、需求文档撰写:最后是形成需求文档,包括了需求的介绍、用例分析、交互设计、数据字典等等部分。

作者:晓瑞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713012/answer/1273280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答3:

关于需求有一个很经典的KANO模型,是来源于传统行业的。需求可以分为四种:基础需求、期望需求、兴奋需求、反向需求。
第一,基础需求是本应该有的,就像手机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打电话、发短信,没有就不能叫手机。只能上网玩游戏叫iTouch,不能叫iPhone。基础需求不满足,传播影响是反向的。
第二,期望需求。这个需求用户只会觉得OK,比如手机能玩游戏、能上网,挺好的。但如果你不提供,他会说怎么连这个都没有。这种功能对传播的影响也不大。
第三,兴奋需求。这点特别重要,要让用户觉得你这个太牛了。这种功能极易产生正向的口碑。
第四,反向需求。这是用户不想要的,你做了可能挣钱,但用户会骂你,怎么会搞这种东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