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水垢何曾相受》 苏轼
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如梦令·春思》苏轼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第一首写诗人洗澡搓背,在寻常人眼中本来是一件俗事。然而将这洗澡搓背之事也写入诗,东坡先生真是参得人生三味,才能写出这样禅心道骨的好诗。完全有佛家那种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味道。
苏轼在诗中把他的日常生活细节描写得很生动有趣,过去也有澡堂,但一定不是达官贵族去的地方。苏轼能苦中作乐,看他妙语连珠,轻快诙谐的诗文,就知道他在放松之余一定与那些普通百姓打得火热。
第二首是作者回忆过去的劳动生活,一家人在一起干活累了,第二天清早就被鸟儿吵醒,有些睡眼惺忪,但回忆起大家亲手种植的桃李将要发芽结果,还是很开心,累也快乐着。
李清照——《如梦令》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作者为宋代的李清照,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
如梦令(一)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二)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译文:
一 经常回忆起以前到小溪边的亭子游玩,一直到日暮时分,但因喝醉而忘记回去的路。
一直玩到兴尽才乘舟返回,
却迷途进入荷花池的深处。
怎样才能把船划出去,
我争着渡河去,
桨声惊醒了栖息在水中的鸥鹭。
二 昨晚狂风大作,雨却稀疏,
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
一觉醒来,天已大亮,突然想起昨夜风雨,来不及起身更衣便询问起卷帘的侍女窗外的海棠花怎么样了?
侍女无心去看,只是敷衍着随口回道:“海棠花依旧盛开。”
听后嗔叹道:“真的吗,不应是绿叶盛繁,红花凋零吗?”
李清照
如梦令(一)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二)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苏轼的如梦令:
1、《如梦令·水垢何曾相受》
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宋] 苏轼
2、《如梦令·为向东坡传语》
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别後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宋] 苏轼
3、《如梦令·自净方能净彼》
自净方能净彼。我自汗流呀气。寄语澡浴人,且共肉身游戏。但洗。但洗。俯为人间一切。
[宋] 苏轼
4、《如梦令·手种堂前桃李》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居士。居士。莫望小桥流水。
[宋] 苏轼
5、《如梦令·城上层楼叠巘》
城上层楼叠巘。城下清淮古汴。举手揖吴云,人与暮天俱远。魂断。魂断。后夜松江月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