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模型囊括了自然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三种,电磁力、弱力和强力,万有引力比较独特,暂时还没有和前三种力融为一体。经过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二十多年英雄般的时代,三种基本力被物理学家用同一个语言成功地放在一个理论框架里,这个语言叫量子场论,基本物理学量是场,但遵从量子论。所以,场在量子的约束下有基本单元,就是基本粒子。而标准模型的框架看上去也很简单,所有场和粒子分为两类,一类叫物质场和物质粒子,包括电子和夸克等,另一类叫规范场和规范粒子,最简单和最典型的是光子。物质粒子和规范粒子都像一个陀螺,即自旋,物质粒子的自旋是1/2,规范粒子的自旋是1。一切看上去这么漂亮,这么简单和干净。我上面的叙述还缺了最重要的一点,这一点被标准模型的建立人之一,美国人波斯顿大学教授,谢尔顿·格拉肖(Sheldon Glashow)恶毒地称为标准模型的厕所,这个厕所就是希格斯粒子和它与所有其他粒子的耦合或相互作用。弱力和强力是亚原子世界的力,也就是说我们在日常现象中无法明显看到它们在起作用。弱力和强力平时看不见的原因不同。弱力是短程力,只有在极小的距离10-16米上才有明显的作用,这是因为,格拉肖第一个指出,传递这种力的规范粒子有质量,这些粒子叫做中间玻色子,因为有质量它们就跑不远,不像光子。在格拉肖之后,美国人现德州大学教授斯蒂文·温伯格(Steven Weinberg)发现简单地假设中间玻色有质量并不能得到一个自洽的理论,于是,在1967年,他利用了希格斯等人在1964年发明的希格斯机制。在这个机制中,有几个希格斯场,这些场与物质场以及规范场都不同,它们对应的粒子没有自旋。当希格斯场像钢球一样沉落到它的最低处同时打破某些对称时——这些对称性类似墨西哥帽的转动对称,而希格斯场就像落在墨西哥帽顶和帽沿之间的那个圆槽上的一点从而打破了转动对称,中间玻色子吃掉了三个希格斯粒子变重了,中间玻色子就获得了质量,于是弱力变成短程的了。四个希格斯场还剩下一个,也变重了。这个剩下的场有点像落在墨西哥帽的圆槽中向帽顶跑动的钢球,需要能量才能做到这一点。它对应的粒子不带电,无自旋,这就是所谓的上帝粒子。
格拉肖称标准模型中希格斯这个部分为厕所是有道理的,因为它的一个重要参数无法确定,这个参数就是希格斯粒子的质量,还因为我们将质量起源归结为希格斯粒子的存在——但是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它。所以,我们就可以理解物理学家们为什么苦苦地要发现这个粒子。当然,由于希格斯粒子与所有其他粒子不同,无自旋同时还决定了真空性质,它一定还包藏了宇宙的更深的秘密,一些谁也不知道,理论物理学家只能通过想象来推测的秘密。所以,希格斯粒子又可以被看成暗道中通向新世界的大门,我们自然想将它打开。欧洲核子中心主任,德国人洛夫-迪特·霍耶尔(Rolf-DieterHeuer)在7月4日新闻发布会上狡猾地说:“作为物理学家,我只能说我们发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粒子,作为门外汉我会说我们发现了希格斯粒子。” 目前,欧洲核子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正在升级的最后阶段,大约再过半年就会重新启动,那时它将在更高的能量上运行,届时大量的希格斯玻色子将被产生,物理学家也会为希格斯粒子的发现补上最后一笔:完全证实它就是标准模型中的希格斯粒子。至于人们是否会发现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现象,就不得而知了。
只是那些科学家在幻想玩,一点意义没有!一堆老头岁数大了不知道干什么好,研究神话玩吧!3D打印都出来了,他们都想象不出来为什么能量不是光叠加,人不是光叠加出来的。如果不是他们怎么去弄人造钻石!只要找到一个固定的点,无限释放光,寻找太阳光谱之间每种光相互的习性,是排斥还是吸引还是什么作用。把引力避免了,无限像一个位置叠加光就可以塑造出物质了。弄个对撞机,你这面装引力就把能量吸引轨迹变动了,装到他们死也看不到啥就是一堆废物的各种子!都不理解因为宇称不守恒,只要旋转一周就可以产生正负两极就是磁性,因为本来就是阳面与背面不同,物质运动产生内能,本来都不同它的能量肯定也是不同的。本质上宇宙是绝对零度,如果没有太阳光谱的光,我们就是在一个绝对零度的空间。那么其实从宇宙外面计算太阳光谱每个段都包含不同的能量,我们地球就是各种能量组合到一起产生的一个平均15度的天体!只要解决了引力的干扰,研究下哪几种光中和可以保持相互不消散,就可以制造出物质了,宇宙也不会存在大爆炸!如果能毁灭我们就肯定现在不能活,但是因为能量是可以运动有内能有叠加的,只会扩大!